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国家信息中心主办

财经界

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界杂志 > 2014年第十二期 > 封面文章 > 正文

强健基因力推中国制造

摘要:可以预见,随着越来越多的高铁驶出国门,我国的科技水平和工业制造能力都将得到巨大的提升,中国制造的实力和话语权将日益增强。


    刚刚结束的珠海航展上,中国制造第四代战机——歼-31“鹘鹰”以短距起降、“8”字盘旋、低空通场飞行展示了其矫健身姿,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
    歼-31 带来的不仅是视觉震撼,更代表着我国航空工业实力的提升:跟世界顶级空军强国的差距进一步缩小,由此前的望尘莫及、望其项背,到终于同台竞技。
    这样的跨越,对中国制造业发展而言意义重大:一方面,只有当国家经济实力、工业制造能力等达到一定水平时才能自主研造出优秀的航空产品;另一方面,大飞机、隐形战机等航空产品对科技又具有极强的推动力,能够带动若干产业的发展。
    在这样的良性循环推动下,“大而不强”的中国制造近年来频频发力,不仅创造出全球瞩目的“高铁奇迹”,更为本届珠海航展带来了一场“蓝天震撼”。透过这些“钢铁侠”身上的先进科技,中国制造的创新路径也逐渐明朗。

    “鹘鹰”展翅

    本届珠海航展首日,当它以凌厉姿势冲上云霄时,机场跑道边的观众立刻欢呼起来。短距起降、“8”字盘旋、低空通场飞行,动作非常连贯。尽管出场只有短短几分钟,但足以让现场观众深深记住“鹘鹰”这个名字。
    鹘鹰,歼-31 的代号,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自主研制出来的一款中型双发隐形战斗机。它的出现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二个同时试飞两种四代原型机的国家。相比于其帅气的外形,歼-31“身上”诸多先进科技与材料更能代表其真正的内涵。
    比如,为了解决隐形战机的隐身问题,就需要利用平衡、站位、斜切、遮挡等技术,实现镜面反射和柱面反射。同样地,飞机上一般都有二三十副天线,且每根天线的反射能力都很强,隐形战机怎么才能既保证天线的功能又不能有强的反射,那就需要研发应用新的材料。
    且不说每一项技术、材料研发的艰难,飞机的设计还是一个不断折中的过程,追求整个系统集成的先进性。只要涉及到的技术储备不到位,就无法达到理想的目标。就是在这样的不懈努力下,从启动研发项目,到歼-31 研制成功,沈阳飞机工业集团用了整整四年的时间。
    跟以前的研发速度相比,这显然是一个不小的突破。翻阅珠海航展时间表即可发现,从第一届珠海航展歼-7、歼-8 的亮相,到第七届珠海航展歼-10 的亮相,共走过十二年。
    这种加速度的发展,提升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信心,航空工业的发展又可以给整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歼-31 如同一面镜子,不仅折射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水平,甚至是整个国家的工业基础和发展水平。
    航空工业兴,则整个国家的工业兴。一位业界人士表示,很多航空领域的技术,都能转化为民用,这样反过来又可使军品得到更好发展,实现军民融合。兰德公司的一项研究表明,航空技术可以带动非航空产业发展的比例是1:15。即在航空技术领域,投入1 块钱,可以带来15 块钱的非航空产业产值。

    大飞机振兴

    造一架我国自己的大飞机,曾是我们不可企及的梦想。不能造一架自己的大飞机,也曾是我们心中的痛。中航集团的掌舵人林左鸣曾说:“当年美国轰炸我南联盟大使馆时,我们遇难者的尸体竟然还是用美国制造的大飞机运回来的,这对我们航空界是奇耻大辱!”正是从那时起,中国人有了自己的“飞机梦”,并开始为理想而努力。
    如今,十多年过去了,梦想不仅成为现实,而且有了更大的突破。本刊记者从本届珠海航展上了解到,国产大型客机C919 和国产新支线飞机ARJ21-700 均拿下多笔新订单。
    更令人兴奋的是,运-20 也在本届航展上正式公开亮相。根据360 百科的解读,运-20 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重型军用运输机。其采用四发动机和高T 尾翼的设计,机长47 米,翼展45 米,最大起飞重量220 吨,载重量约为60 吨,可运输我国目前包括99式坦克在内陆军全部装甲车辆。以伊尔-76 为设计基础,但在所有参数上均超越原型,接近美军C-17“环球霸王”的水平。
    去年1 月运-20 首飞成功,我国也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乌克兰之后,世界上第四个研制成功200 吨级大型军用运输机的国家。
    此次,运-20 首次出现在本届航展,被专家解读为,其技术基本上已经稳定固化,走向国际市场的日子指日可待。

    高铁奇迹

    中国制造的另一个奇迹来自高铁。在中国本土,一个四通八达的高铁铁路网正在不断完善。
     11 月16 日,随着兰新高铁乌鲁木齐至哈密段正式开通运营,由中国北车长客股份公司研制的CRH5 型动车组正式履职兰新高铁,新疆正式步入高铁时代。
     据介绍,CRH5 型动车组是我国诞生的首批高速动车组,最高设计时速250 公里。自2007 年以来,CRH5 型动车组已经在中国大地上安全稳定运行7 年,总运营里程已经超过2 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5000 多圈。
    但这一次显然需要更加高超的技术水平。一直以来,极端环境使然,沙漠地区是公认的“高铁禁区”。从乌鲁木齐到哈密沿线,夏季炎热短促,冬季寒冷漫长,且昼夜气温变化大。作为我国唯一一款可以在不同气候带连续运营的时速250公里速度等级动车组,CRH5 型车必须要解决车体隔热保温、封闭设备舱、设备防冻,以及电气、制动、控制设备的低温和冷热交变适应性等关键技术,才能在这条线路上平安高速地驰骋。
    为此,CRH5 型动车组转向架装有两套抗侧滚扭杆,并装有抗蛇形减振器,确保列车在大风条件下安全稳定运营。同时,列车车顶导流罩及车下设备舱都是密封结构,可有效防止设备舱内设备受到风沙影响。
    这些,仅仅是“冰山一隅”。
    事实上,已通过时间和实践验证的中国高铁拥有诸多技术创新。仍以CRH5 型动车组为例,其车头采用仿生学的流线型设计,侧面看宛如一只蓄势待发的鳄鱼,这其实是为了降低阻力,并像鳄鱼在猎取食物和突袭目标的刹那间迸发出惊人的猎取速度,实现高速行驶。
    集设计施工、装备制造、车辆控制、系统集成、运营管理于一体的中国高速铁路成套技术,不仅让中国老百姓体验到“在地上坐飞机的”的感受,也开始驶向全球。
    可以看到,在打入高铁技术发达的德国市场后,中国高铁日前又成功“开进”了俄罗斯。而与中国高铁企业有合作意向的国家更多,如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以及尼日利亚等。
    据相关专业人士介绍,在世界高铁市场上,中国高铁的优势主要在于一流的技术水平、丰富的经验和快速的建设速度。此外,中国高铁相对便宜的造价比也是其受到青睐的一个重要原因。
    打造高铁模式并让其走向国际,是中国制造致力强大的一条创新路径。可以预见,随着越来越多的高铁驶出国门,我国的科技水平和工业制造能力都将得到巨大的提升,中国制造的实力和话语权将日益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