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国家信息中心主办

财经界

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证券 > 正文

创新监管双轮驱动 现代资管发展路径浮现

摘要:未来十年资管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实现资产管理行业的现代化、国际化转型和跨越式发展,形成开放、包容、多元的现代资产行业格局。


  6月16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2014年会召开。会议期间发布的《资产管理行业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指出,到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达110万亿元,资产管理行业规模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有望提高到主要新兴市场35%的平均水平。这意味着资产管理行业规模有望达38.5万亿元。而根据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截至2014年5月,目前可统计的包括公私募、基金子公司、券商资管在内的资产管理规模,达到约16万亿元。征求意见稿提出,未来十年资管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实现资产管理行业的现代化、国际化转型和跨越式发展,形成开放、包容、多元的现代资产行业格局。

  与会基金业人士认为,基金行业的出路是创新,要把创新发展作为公司的主基调。私募机构表示“监管即是保护”,底线监管和适度监管让私募感觉发展空间很大。此外,与会人士认为养老金管理是壮大资管行业、反哺社会民生的重要力量。

  创新带动跨越式发展

  “征求意见稿”提出了九项战略路径和举措:加快改革,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扩大开放,形成多元包容的资产管理格局;鼎力创新,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人才,建设优秀资产管理队伍;加强风控,确保资产管理机构稳健运行;多管齐下,壮大专业机构投资者;改善服务,打造专业高效产业链;规范引导,更好发挥股权、创业投资支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创新创业的作用;完善设施,有力支撑行业平稳有效运行。

  “征求意见稿”指出,我国基金行业与国际同行相比创新能力还存在诸多不足。公募基金产品同质化严重,难以满足投资者多元化需求;管理机构组织形式单一,仅为有限责任公司;业务模式简单、管理模式僵硬。而成熟市场产品丰富,管理机构组织形式灵活多样,业务模式多元、管理模式富有弹性。

  为推进资产管理机构创新,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征求意见稿”提出:鼓励组织形式、业务模式创新。允许资管机构创新组织形式,实现专业化和差异化,鼓励资管机构创新业务模式,支持多管理人基金试点等;形成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行业文化。鼓励市场自主创新,积极支持资产管理机构开展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存在市场需求的各种业务等;完善机制,推动投资产品创新。积极发展跨境跨市场、覆盖不同资产类别、多元化投资策略、差异化收费模式的基金产品,稳步推进房地产基金业务,推进子公司的业务创新,支持FOF发展,增强货币市场基金等各类产品的支付功能,允许基金份额质押,提高基金流动性等。

  在“证券投资基金创新发展”分论坛上,境内外资管人士交流了资管创新经验以及促进基金业发展的意见。汇添富基金总经理林利军表示,去年是真正的创新之年,过去的创新主要集中在产品领域,而2013年行业创新体现在渠道、产品、组织和业务模式多个领域。渠道创新方面,“宝宝军团”崛起,基金行业规模迅速增加。产品创新方面,去年产品创新层出不穷、百花齐放。去年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创新,组织创新出现真正的股权激励、子公司持股计划,公司治理发生改变。基金公司过去是纯粹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逐渐变成全功能的理财管理机构,这来源于基金公司在业务模式的创新。去年基金子公司在短短一年时间内规模超过1万亿元。“这很大程度上是学信托的做法,但在学的过程中,很多公募基金公司也在创新。对于二级市场比较熟悉,对于股票、对于投资理解深度不错,所以很多公司开始做项目融资、股权改革、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定增计划也大量由基金子公司来做,甚至一些PE项目也在涉及。”去年以来,基金行业也在发生质变,通过组织创新和业务模式的创新,过去单一提供公募产品的公司变成了全方位的理财机构。

  监管带来保护性发展

  “征求意见稿”指出,目前资管行业在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是,行业管制较多,监管职能分割。资产管理行业在市场准入、对外开放等方面仍存在较多管制,影响了市场充分竞争和市场活力;没有实施功能监管,同类业务的监管职责分散在不同监管机构,监管职能分割,既导致监管资源分散,降低监管效率和效能,又导致监管标准不统一,诱发监管套利,形成监管盲区,不利于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征求意见稿”呼吁各类投资基金统一立法,并呼吁资产管理子行业实施功能监管,完善信息共享机制,避免多重监管和监管真空,减少监管套利。

  对于基金经理非法获利行为,业内人士痛心疾首。“征求意见稿”提出,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机制,坚持三条底线。抓好合规管理,强化风险控制,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受托文化,强化勤勉尽责意识,牢牢守住不发生内幕交易、非公平交易和各种形式的利益输送等三条底线。

  随着基金规模,尤其是货币基金规模的快速增长,强化流动性管理、风险控制也成为关注重点。在强化风控方面,“征求意见稿”提出,完善多层次行业系统性风险救助机制。建立覆盖行业的风险准备金制度,推动保护基金管理公司提供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风险救助安排。

  “征求意见稿”对私募的监管也有篇幅不小的论述。在近期工作重点中,提出建立私募基金自律管理体系,防范系统性风险。对非证券类私募基金进行统一而又有差别的自律监管。适应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和不动产投资基金等非证券类投资基金的特点,在统一监管框架下,实施全口径分类登记备案、分类事后监管和分类行业自律。

  对此,私募股权人士认为,获得“身份证”、规范私募行业,有望推动私募健康发展。也有私募股权人士表示,监管即是保护,每一个行业必须要有监管,统一监管有助于打造多层次的股权市场。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指出,“底线监管、自律为主”为私募发展提供了“令人心动”的发展空间。

  业界期盼养老金“当道”

  养老金已成为业内人士心目中打造现代资产管理行业不可缺席的重要力量。“征求意见稿”指出,养老金正在创造巨大的资产管理需求。意见稿指出,随着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在税收递延政策不断完善推动下,各类养老金对专业化投资运营需求巨大,为行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日前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增强专业投资能力,提出要“拓宽公募基金的长期资金来源,为基金长期投资资本市场提供制度支持”,“基金参与养老金市场化管理的制度设计,大力支持基金管理公司参与养老金管理,鼓励创设养老型公募基金,推动全国社保基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个人储蓄养老账户增加基金投资”。

  养老金既有资管需求,又是长期资金,是资产管理行业扩大规模、稳定发展的最佳来源。但“征求意见稿”的数据显示,目前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参与度较低。2013年末,机构持有基金占比27%,其中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长期资金持有基金占比不足16%,基本养老金尚未参与。

  发展养老金的资产管理,也是当前发展民生的需求。在“征求意见稿”中,我国保障和养老体系建设严重不足,资产管理行业尚未发挥改进民生、健全社会保障的应有作用。成熟市场经验和全国社保基金的有益尝试表明,对养老金等长期资金进行集中运营和专业管理,以市场化的方式实现保值增值,必要且可行。

  在此次年会上,“服务养老体系”成为仅有的三个分论坛中的一个。来自境内外的资产管理人士和学者对养老金如何参与进行了论证。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建议建立养老基金管理公司。郑秉文表示,这是在大资管时代催生养老金业的孵化器。面对中国的大资管时代的来临,养老金业排名是倒数的。但一个成熟稳定的资本市场,养老金业占有相当比重才比较理想。养老基金管理公司是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一站式服务的提供商。从资管的管理格局来看,其本身就是金融机构,是资产管理者。某种意义上,养老金业也包含在资产管理行业中,养老金业继基金、券商、保险、信托、私募之后也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路径

"/archiver/chinamoney/UpFile/Images/Default/20224/20220421102137960549.jpg"$"/archiver/chinamoney/UpFile/ImagesCut/637818133057019265.jpg"$"/archiver/chinamoney/UpFile/ImagesCut/637818112949363947.jpg"$"/archiver/chinamoney/UpFile/Images/Default/2019030708572502834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