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国家信息中心主办

财经界

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界杂志 > 2015年第二期 > 资本与市场 > 正文

对中国金融机构海外投资的建议

摘要:当下政府高层正着手准备利率和汇率的进一步市场化,以建立起一个市场主导的金融体系。


    近年来,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对海外项目的投资。尽管存在着合格境内机构投资人(QDII)的资格限制,中国企业依然频频投资或收购海外项目及产品。我们认为,相比QDII,一个有更多由公司自主决策的项目将可以为中国企业带来更高的回报和风险分散效应。
    当下政府高层正着手准备利率和汇率的进一步市场化,以建立起一个市场主导的金融体系。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高层频频肯定改革,提出了一篮子经济金融深化改革方案,而近日国家领导人再一次强调了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和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的战略合作。这一系列决策,都表明中国海外的投资的战略意义。

    海外投资渠道有限

    目前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仅限于合乎QDII 资格,合格境内零售投资者计划正在筹备之中,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的资格(QDII2)也仍在试行期。通过QDII,国内机构投资者可以投资外国汇率产品,但因较高交易费用、较低回报和企业自身管理不全面,QDII 的成功案例并不多见。尤其对海外投资的限制额度过低、政府的审批程序较为复杂以至增加交易成本、再加上机构投资者自身对海外投资经验和知识上的不足,都是这一机制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
    我们建议政府推行一个更加市场化、由投资者自主管理的海外投资管理体制,而非单纯拓展QDII 的名额限制。扩展QDII 使其覆盖更多投资机构,改审核机制为注册制度,将大大改善海外金融投资的现状。
    因应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源头不断转移的趋势,增加对优质海外投资标的投资,可以为中国投资者带来更高的回报。考虑南北经济体均面临着各自不同的风险,我们也建议投资者应在世界范围内分散投资,包括美国、欧洲在内的成熟经济体以及其他新兴经济体的投资。

    面向世界的投资策略

    美国:美国的证券和债券以其成熟完善的市场和稳定的投资回报,往往成为中国投资者主要的投资标的。美国的金融市场规模庞大,其证券市场总市值占全球证券总市值的一半以上。而美国的债券市场产品种类齐全,涵盖政府债券、市政债券和企业债券。其中美国的国库债券(Treasury Bills)更被视为最安全的债券产品而被广泛认购。根据外媒在2012 年3 月公布的数据,中国持有的美国短期国库债券总额达到1.156 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发行的短期国库债券总额的23%,而如此庞大的持有量相比2011 年7 月已经下降了超过5%。
    欧洲:欧洲市场分为由发达国家组成的西欧、中欧和较为新兴的东欧市场。市值最大的交易市场包括泛欧证交所、德国证交所、瑞士证交所、纳斯达克北欧证交所(NASDAQ OMX NordicExchange)以及西班牙证券市場(Bolsas y Mercados Espa oles)。就债券产品而言,中国投资大量资金于葡萄牙保释债券(PortugueseBail-Out Bonds), 同时也对相对保值的低风险欧洲债券(如获AAA 评级的债券)表现出极大的投资意向。
    另一方面, 为了降低欧元区带来的风险,中国也一直在增持作为欧洲经济引擎的德国的债券。中国政府引导的投资倾向于地中海地区和东欧国家,这些国家普遍遭逢经济衰退,亟需短期流动性注入。当2010 年,这些国家主权债务濒临违约之际,中国展现了金融实力,购入希腊的主权债券并宣布认购西班牙、葡萄牙和爱尔兰的主权债券。亚洲:为了分散地域上的投资风险,中国投资者也关注着为世界经济贡献高增长的亚洲。亚洲影响力较大的证券市场包括东京证交所、香港证交所、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NSE)、孟买证交所(BSEIndia)、韩国交易所(KRK)以及中国的上交所和深交所。然而,亚洲的部分证券交易市场相比西方仍不成熟。
    有研究显示,由于法律法规的不足,亚洲的证券市场估值更倾向于某些特殊因素(如短期炒作)而非基本面数据。亚洲的股票指数也无法表现出与其风险相对应的回报。另一方面,中国的证券市场已经逐步开始与东盟国家的证券市场连结。报告指出(Lean andSmyth, 2014),上交所与东盟6 个成员国证券市场的整合将是未来大势所趋。任一市场内的股票的波动将会在整个市场内快速传导。因此,在亚洲以外的分散投资或对交易量较少的产品(如投资于非公开交易的证券及债券的私募基金),将会有更优异的表现。

    金融机构风控能力强

    金融机构将是中国投资海外的不二人选,因为他们有一定的风险评估和控制能力。中国的银行集团目前都有投资银行的分支,并且中国就有自己的投资银行如中国国际金融集团(China InternationalCapital Corporation)。这些投资银行和投行分部通过投资于不同类型的基金,能将部分回报带给散户和机构投资者。同时,中国银监会以及证监会需要加强监管以防高风险对赌行为。
    中国正逐步开放国际投资市场,已经有人开始有所作为。如中国CSOP 资产管理和易方达基金的基金经理已经开始到欧洲、美国等地销售中国的基金。此外,“沪港通”的开通使得内地与香港的投资者能够购买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沪通股每日限额为130 亿元人民币,而港通股每日限额则为105 亿元人民币。

    海外投资的挑战

    对此前中国企业对国外投资项目的表现以及其他国家的经验分析,对细节的把握不足将带来可观的风险。 模糊的投资策略和对国际金融市场的认知不足都是中国机构投资人的巨大挑战。决策者并未明确投资策略、没有准确把握国际投资市场趋势、对自身的定位不足、对各种投资机会的评估、对预期回报的核算不准确以及不能在紧急情况下提出应急方案都会导致投资亏损。
    而小企业和散户则面临很高的海外投资的准入门槛。行政的控制和合适产品的缺乏将给相对零散的个人和小企业投资者带来更高的管理费用和市场准入壁垒; 阻碍金融投资市场和整个金融系统向着更平衡更成熟发展的进度。

    风险控管首当要务

    更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中国在风险管理策略方面还处于学习及追赶阶段。风险控制成为难题。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都会带来难以把控的风险,包括金融风险和非金融风险。金融风险可以通过风险管理定量模型来量化,而更为重要的非金融风险,尤其是政治及法律风险,是中国企业面临的导致项目失败的主要风险。
    缺乏绩效评估机制也不利于企业管理层的进步。没有对国外投资的评估及标杆管理的标准可供风险承担者和政策制定者参考,以致无法预见进而掌控可能发生的危机,也造成了市场反应上的滞后性。除此以外,中国一直依赖外国中介机构的建议,也倾向通过他们来管理外国金融投资,以至于中国本土没有真正面向世界的金融服务公司。这将使控管费用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而且还可能影响国家安全。这并不利于本土金融中介服务行业的发展, 同时也将使中国企业的管理层持续面临较高的海外投资的学习和试错成本。

    结语

    我们建议政府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之际加速海外投资,这些市场将为中国的对外金融投资提供稳定有利的环境;较低的利率和参与高回报投资的机会,也能为我国引进新的改革措施。这些改革措施将保障经济平稳且可持续的发展,强化中国金融机构的国际化机遇,还能落实国家鼓励“走出去”的有益政策;不仅有助企业及个人推进海外投资并为他们提供指引,也有利于改革外国投资审批制度,为中国的金融体系发展开拓新局。


 


    亚洲金融风险智库(AsiaFinancial Risk Think Tank) 是一支由专家牵头非盈利性智库组织,智库自2011 年成立,一直关注当下热议的金融话题,为关键人士提供风险管理意见。
    徐塞兰博士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助理教授,她同时兼任亚洲金融风险智库的研究董事,研究的课题重点放在中国的经济发展。
    邬思彦先生是国际操作风险管理学会亚州分会和亚洲金融风险智库主席,国际著名风险管理专家,现任某外资银行风险管理高级经理,有超过20 年的丰富工作经验。
    马晓力,亚洲金融风险智库委员会代表及分析师,曾带领分析师团队就中国金融创新模式、海外收购和互联网金融进行调研,并举办培训。曾任职于毕马威香港。
    陈若逸,亚洲金融风险智库分析师,参与多个项目的调研和培训,有在内地、香港、美国多地的工作和学习经历。

 

关键词:金融,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