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险资和地方政府在增信措施、融资成本,以及险资的投资偏好与地方引资导向上存在较大分歧
一边是大量险资在寻求优质投资项目,希望借助投资收益来冲抵承保端不断上涨的成本;一边是不少地方的经济建设缺乏资金来源,渴求引进险资。按理说,双方应该是情投意合,一拍即合。
但在现实中,两两相望的险资和地方政府要真正走到一起牵手却并不容易,险资和地方政府在增信措施、融资成本,以及险资的投资偏好与地方引资导向上存在三大分歧,这三大分歧成为他们牵手之前必须跨越的鸿沟,而险资与地方政府合作,放低身段不失为一种方式。
增信要求地方难以达到
记者近日独家获得的某保监局的一份调研报告指出,险企和地方政府在增信措施上存在较大分歧。保险资金运用特别强调安全性,要求严格的增信措施,可接受的主要是财政专项资金兜底、银行提供无条件不可撤销连带责任担保、外部评级在AA+或AAA级以上的企业提供无条件不可撤销连带责任担保等,个别险企还要求提供两倍于债务价值的强信用股票及实物资产质押。
“目前地方政府尤其是地级市政府难以达到这些要求,险企也不愿意以欠发达地市政府作为谈判对象。此外,险企提出的政府担保的要求,与财政部的相关规章制度不符合。”该报告指出。
“保险资金不仅关系着投资收益,影响公司效益,而且关系着消费者的保障问题,因此,险资运用必须谨慎。”某保险公司投资负责人表示。与此同时,保险监管层也反复强调险资运用的安全性,并对险资投资的各种风险进行提示甚至是警告。
2014年以来,循着“管住后端”的监管思路,保监会发布了多项文件,对保险资金运用进行规范,相关规定涉及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规范保险资金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查询信托产品)、规范保险资金银行存款业务等,同时,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信息披露准则第1号:关联交易已经发布,业内知情人士称,对资金信息披露将有一系列的准则陆续出台,主要目的就是增加险资投资透明度,规范投资流程,降低投资风险。
“相关政策以及监管层的表态也给险资投资营造了一种谨慎的氛围,险资投资地方项目十分注意安全,避免成为地方债务的最后‘接棒者’。”上述投资负责人表示。
回报要求融资方难接受
记者获得的调研报告指出,地方政府希望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而险资对投资回报率的要求较高,分歧由此产生。
“从目前来看,保险资金的使用成本在6%-10%之间。调研发现,保险资金本身要求的利率较高,并需要银行出具保函,而银行将收取相应的费用,又增加了1%-2%的资金使用成本。例如,融资方若融资30亿元,银行担保费就达3000万-6000万元。” 该报告指出。
据了解,融资方认为,保险资金要求的增信措施非常严格,险企承担的风险事实上已经很小,相对于其承担的风险而言其要求的收益率过高,与银行贷款相比不具备明显的优势。
“一般而言,风险程度和投资收益应该是成正相关关系,风险越高,收益越高。”某券商非银分析师表示,如果险资对增信的要求很严,那么其应当适当让渡投资收益,才可能获得融资方的认可;反之,若想收益高,那么对增信的要求就应适当降低,寻找一个平衡点。如果又想风险低甚至无风险,又想收益高,那么除非是融资方的其他融资渠道都被堵死了。现实中,往往出现质量好的项目不担心融资,不需要用险资,而质量一般的项目险资又“看不上”。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3年以及今年上半年,地方政府组团拜会大型保险公司以及险企受邀到各地去洽谈合作的活动接连不断,双边互动非常多,但这种接触往往止步于“合作意向”、“框架协议”,实质合作项目屈指可数。“据了解,成果寥寥的重要原因是地方政府认为险资引进成本太高。”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
险资与地方引资导向相左
“保险资金往往‘嫌贫爱富’,希望投资经济发达地区,甚至是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心区域。但一些地级市以及一些欠发达地区非常渴望引入保险资金,但这些地区难达到监管部门对项目方资本金比例的要求。”上述调研报告指出。
为此,一些地方政府希望把预期收益稳定的优质项目与社会公益项目(收益相对较差)捆绑打包,引入保险资金投资一揽子项目组合。但保险公司希望投资风险可控、收益稳定的优质项目,最好是资金与项目能进行一对一的对接。分歧由此产生。
上述调研报告指出,从2013年险资投资的行业看,主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基础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集中在在交通、不动产、能源和市政行业,投资规模占比分别为34.5%、31.1%、24.6%和3.8%。从区域分布看,集中度前五位的区域多为经济较发达地区,分别是上海855亿元、北京737亿元、江苏510亿元、天津356亿元、浙江333亿元。2013年新增注册规模前五位的区域是上海650亿元、北京371亿元、江苏307亿元、湖北190亿元和山西145亿元。
“这些数据能从一个侧面反映险资的‘嫌贫爱富’。当前险资的可投资渠道比较广泛,对投资对象比较挑剔也可以理解,毕竟为资金安全和收益着想是险资的应尽之义义务。”前述险企投资负责人表示,但从另一角度来看,保险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应当为地方经济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4月,资金运用余额为81589.89亿元,较年初增长6.14%。险企总资产为89009.95亿元,较年初增长7.39%。近9万亿元的保险资金,可以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更强动力。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加大险资引进力度,不少地方正在计划推出相关的鼓励政策,协调解决融资方与险资提供方的分歧。而近日保监会赋予北京、广东、深圳等地保监局险资运用的部分监管权,。可以预期,各地在协调、推动和落实保险资金支持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和金融创新方面,将有更多动作。
关键词:导向,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