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国家信息中心主办

财经界

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界杂志 > 2015年第三期 > 封面文章 > 正文

王学军:生态文明建设仍需政府“推一把”

摘要: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 学院教授王学军非常关注生态文明的理论探索和国 内外实践启示,对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很多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

  2015 年,可以说是生态文明 建设启动探索步伐的关键年。

  自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 总体布局的高度之后,国家就启动 相关战略部署,推出一系列生态文 明建设的政策措施。随着思想理 念、政策方针等核心内容的不断完 善,国家又开始探索生态文明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 的全面融合。2014 年 7 月,57 个 示范区获批成为生态文明的先行探 索者,未来 5 年,将着力构建节 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 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 2015 年,它们将迈出最重要的第 一步。

  关键之年,如何行动,牵动着 社会各方神经。为此《财经界》记 者日前专访了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 学院教授王学军。作为环境科学和 管理领域的专业研究人员,王学军 非常关注生态文明的理论探索和国 内外实践启示,对生态文明建设中 面临的很多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

  谈制度体系如何创新

  《 财经界》:2014 年,在中 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之下,各项 制度建设不断向前推进,生态文明 制度体系建设也是如此。您如何评 价当前生态文明领域的制度建设?

  王学军: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制 度建设工作在有序推进,顶层设计 和一些具体制度的设计和完善都在 逐步推进。一些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例如有关PPP模式的建立 和实施、国家公园体制的设计,以 及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价格、税收、 财政等方面的改革所取得的进展。 主要的难点仍在于需要有顶层的一揽子改革设计思路作为指导,这涉 及到现行管理体制的改革、现行法 律法规体系的改革等等,难以一蹴而就。

  为此,此次示范区建设中,更 多的是要求其在现行体制机制框架 范围内开展改革工作,以解决当地 生态文明建设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财经界》:作为承担生态文 明制度改革、创新的先行者,示范 区实践可能会碰到什么难题?您有 什么建议?

  王学军:制度建设需要顶层设 计的指导,也需要体制改革、法律法规体系改革的支撑。由于在国家 层面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 仍在进行中,因此示范区建设中有 关制度创新的工作仍局限在一定的 范围内,尚难以实施更有突破性的 改革举措。

  从现有实践也可看出,虽然示 范区建设的时间比较短,在制度建 设方面其实已取得了一定的初步成 效,但更全面、更完善的制度创新 仍要等待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的出台。

  但即便如此,各地仍在可能的 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工作,如生态补偿制度在特定地区的 新探索、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在更 多领域的实施、碳交易市场的建立 和实施等。

  谈市场动力如何释放

  《财经界》:事实上,在启动 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之前,我国在 循环经济等领域已经开展了一系列 试点示范,但实践看来并未有大的 突破,究其根源,有一种观点认为 主要是未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 用。在您看来,生态文明市场化机 制应如何完善?

  王学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逐步建立了一些市场化机制,特别 是在一些非垄断性行业和领域,已 经实现了比较充分的竞争。在这些 行业和领域,各市场主体在相对公 平的环境下竞争,从而激发了其内 生的发展动力。实际上,市场化最 好的机制就是简政放权,减少行政 审批,减少对市场的干预。在许多 领域,将事前审批改为事后监管的 效果明显好于前者。

  当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特 别要注意,诸如节能、环保、循环 经济等活动与一般的经济活动有很 大差别,完全靠市场推动难度很 大,需要政府在合适的情况下“推 一把”,实施有效的财政、税收等 政策手段。

  《财经界》:具体而言,激活 生态文明市场活力的关键因素是什 么?

  王学军:未来进一步释放生态 文明建设的市场活力,关键还是体 制改革和制度建设。要在强化资源 和环境管理的前提下,通过简政放 权,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例如,资源环境领域很多服务 的提供是社会公益性的,过去多是 由国家大包大揽,但从国外的经验 来看,通过好的体制和机制设计, 可以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私营机构 的积极性,让它们充分进入到这个 领域,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为社会 提供更好的服务,这也在一定程度 上减少了政府的负担,从而能把有 限的力量用在更需要的方面。

  谈示范区未来发展布局

  《财经界》:您如何评价当前 生态文明总体建设情况?有哪些突破,又面临哪些问题?

  王学军:事实上,近几年,我 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工作不断取 得新的进展,节能减排、提高资源 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应 对气候变化等方面都实现了一定的突破。

  但长期快速经济增长形成的粗 放式发展方式和严峻的环境问题, 不会瞬时逆转,生态文明建设因此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从实践来看, 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生态文 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和资源约束状况 不够协调,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不 够合理,尚未形成与人口、经济、 资源、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 开发格局,生态环境形势严峻,气 候变化问题突出,相关法律法规、 制度和政策体系还有待完善,投入 也尚待提高。

  《财经界》:面对这些问题, 示范区的先行探索有什么现实意义,明确了哪些重要发展目标?

  王学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建设是在新形势下根据党和政府对 生态文明建设总体部署开展起来 的,因此,总体而言,与以往的其 他试点(比如循环经济等领域的试 点)相比,它更强调“五位一体” 的总体要求,要求推动生态文明建 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紧密结合、高度融合,以推动绿色、 循环、低碳发展为基本途径,以体 制机制创新激发内生动力,以培育 弘扬生态文化提供有力支撑,结合 自身定位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 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调整优化空间 布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 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快 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 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 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 活方式,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明显提升。

  从主要目标来看,此次示范区 建设所提出的目标更加全面,更加 具体,包括了土地合理利用、资源 循环利用、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 护、生态文化建设、绿色生活方式 构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诸多方面。

  《财经界》:更加具体的发展 要求,再结合当前经济的新常态趋 势,您认为示范区的发展面临怎样 的机遇和挑战?

  王学军:当下,示范区建设面 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一方面,经 济新常态下资源和环境保护将被置 于更重要的位置,经济增长更强调 高质量、低消耗、有效率,这为生 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契机;另一 方面,由于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 设是一个比较新的事物,没有经验 可循,顶层设计的许多工作也尚未 完成,这为地方开展示范区建设也 带来一些难度,需要各级地方政府 有关部门以及社会组织、企业、公 众等加强协同,共同努力完成示范 区建设的各项任务。

  《财经界》:然而,现实情况是,57个示范区的经济发展和资 源情况都各不相同,在具体发展布 局上您有什么建议?

  王学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建设是一个涉及面广,难度很大的 工作,如果四面出击,全面开花式的开展工作势必造成顾此失彼,缺乏深度,因此,必须根据各地实际 情况,有所侧重,争取在若干点上 取得突破。

  例如,一些示范区涉及到流域 上下游地区,可将生态补偿制度的 建设和实施作为重要内容来抓。另 一些示范区处于东部发达地区,当 地的土地资源和环境容量有限,生 态文明建设要与合理利用土地以及 保护环境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取得 事半功倍的效果。

  王学军简介

  王学军,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 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资源、 能源与环境政策与管理研究。曾获得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计划,获得教育部自然科 学一等奖等多个奖项。近年来在生态 文明、环境保护、节能、循环经济、 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主持 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发改委、 环保部、教育部、科技部、全国人大 环资委以及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几十个项目,发 表了 200 余篇论文。参与了《清洁生 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节 能法》等多部法律法规的起草工作, 参与了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工信部、 商务部等部委的大量政策制定、规划 起草和行动计划编制等工作,主讲了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讲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