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国家信息中心主办

财经界

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界杂志 > 2015年第三期 > 封面文章 > 正文

周宏春: 以市场为核心探索生态多元化模式

摘要:从理念到实践,国家生态文明 建设正向纵深探索。

  从理念到实践,国家生态文明 建设正向纵深探索。2014 年 7 月,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出台文件, 首批批准 57 个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同时,按照文件要求,示范区 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且围绕破解 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瓶颈制约, 通过 5 年左右的努力,实现方案提出的多项目标,形成可复制、可推 广的典型模式。

  在已有循环经济、城市矿产等 诸多试点之后,国家为什么还要规 划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他们之间 有着怎样的区别与联系?被赋予先 行使命的示范区又应如何设计尝试路径?

  为此,《财经界》记者日前专 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周宏春,他 长期致力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等领域的研 究,参加了环境保护“十二五”规 划思路研究等多项课题研究。他认 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 体,应以更宽的国际视野去追求并 探索一条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良好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这既 是示范区试点的意义,也是核心目 标。为此,示范区应加强管理、机 制等方面的创新,发挥市场化机制 的作用,并结合自身特点,努力探 索出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从而给我 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启示和经验。

  意义更加宽泛

  “五位一体”总布局下,我国 近年来基于绿色、循环、低碳等方 面的探索不断,既有追求循环利用 的循环经济发展尝试,也有强调回 收利用的城市矿产、餐厨垃圾以及 再制造等示范试点。

  从内涵上看,与先前的这些试 点相比,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意 义要更加宽泛、更加综合。周宏春 认为,生态本身是自然存在状态, 文明是一个社会发展状态,生态文 明,是人与自然的协调状态,实际 上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和思维模式,它同时涵盖了绿色发 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三个层面。

  在他看来,生态文明的核心在 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它并不排斥利 用自然,而是要在尊重自然规律的 基础上利用自然规律造福人类。也 就是说,满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环境良好这三个关键因素,才是构 成生态文明的完整途径。

  其实,在追求天人合一的古代 中国,就有很好的生态文明应用实 践。2250年前建设的都江堰,现 今仍能造福于成都平原,就是我国 古人利用自然造福人类的经典案例。

  “探索出更多这样的应用,这 就是试点的意义。”周宏春指出, 国家提出生态文明这一更高的发展 要求,也是基于大国责任。

  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 经济体,增长很快但温室气体排放 总量也巨大,因此应有更高的国际 视野,承担保护地球的责任。但如 何将责任转化为实际行动,显然需 要在转方式调结构等方面做出更多 的探索。“能不能做成?怎么做更 有成效、更有各地特色?”周宏春认为,这也是试点的主要目的。

  制度创新不能脱离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探索相 比,此次试点加重了对制度创新的核心部署。

  总体来看,重点任务涉及在地 方实践探索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管 理、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领导干部 评价考核体系、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监测预警、资源高效节约利用、生 态补偿机制、污染第三方治理等几 十项创新性制度。具体安排上,每 个示范区都有 2-3 项制度创新重点。

  事实上,这些制度都是推进生 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周宏春告 诉记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 一系列探索实践,再加上积极引入 了一些发达国家的节约资源市场化 新机制,制度建设上已取得了预期 成果。

  但同时,由于受长期形成的制 度惯性、思维惯性、行为惯性等因 素的制约,生态文明的发展在很多 方面尤其是机制创新方面也出现了 一些问题。

  以餐厨垃圾处理试点为例,为 什么在国家倾力投入和多个重大工 程项目的支持下,不仅成效有限, 一些项目试点企业反而面临建了厂 收不到餐厨垃圾的困境。而从市场 实践看,即便是一些已得到推广应 用的地方模式,也没有达到 2010 年国务院办公厅文件提出的油水分 离等最基本的处理要求。

  在周宏春看来,这些困境或问 题并不存在太多的技术障碍。“事 实上,油水分离通过简单的技术就 可以处理。真正的阻碍来自认识、 行为、制度等惯性。”

  因此,他认为,要推进生态文 明建设,必须加强制度创新。唯有 如此,才能打破现有法律法规的篱 藩,释放出新的发展动力。

  更重要的是,任何制度创新都 不能脱离市场,采用市场化机制是 降低政策实施成本最为有效的措施。

  “现在,关于生态补偿、排放 权交易、资源产权、责任追究制等 机制创新,很多地方都在积极探索, 有些甚至已经出台了实施细则,但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些大同小异 的制度细则,并没有指出解决问题 的真正要领。为什么?原因就在于 脱离了市场。”周宏春对此特别强调。

  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多元化路径

  从布局上看,这57个示范区有的是生态脆弱地区、有的是生态 涵养区、有的是对整个国家安全有 重要意义的地区,总体来看都各有特点。

  这样的选择,显然有着明确的 战略意义。周宏春认为,国家正是 希望通过具有不同特点的地区,试 点探索出不同发展模式,从而给整 个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带来更多富 有成效的启示和经验。

  首先要从自身实际出发,透过具体 的微观事物,有针对性地探索出具 有各自特点的可以推广的模式、可 以实施的制度和可以效仿的经验。

  周宏春进一步指出,未来的世 界是多样性的,雷同趋同是没有生 命力的,需要培育自己的特色,需 要有针对性地创新。延伸到生态文 明建设中同样如此,探索路径需要 多元化创新而非千篇一律。他因此 强调:“不能拿一个类似的规划报 告只是换个地名,也不能用专家昨 天的经验去指导明天的发展。”

  具体到实践中,比如在山西、 东北的很多传统能源型地区,应积 极思考资源枯竭了怎么办,并以此 为核心探索出生态经济发展新模 式;而水资源重要的地方,则要加 强水资源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创新。

  除了创新特色模式,还不能忽 略一个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原则,周 宏春强调,探索中一定要更加尊重 自然规律,利用自然循环再生概念 指导经济建设,也就是当下得到特 别重视的仿生学技术应用。

  在这方面,国外一些节能建筑 堪称应用典范。比如津巴布韦哈拉 雷的约堡东门购物中心,没有安装 空调却总是保持着凉爽宜人的温 度,且它所消耗的能量只是与它同 等规模的常规建筑的十分之一。

  事实上,这就是仿生科技的应 用。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非洲的白 蚁:他们经常开启和关闭自己塔楼 巢穴中的气口,使得巢穴内外的空 气得以对流——冷空气从底部的气 口流入塔楼,与此同时热空气从顶 部的烟囱流出,这样就使他们的塔 楼巢穴总是维持一个恒定的温度。

  楼巢穴总是维持一个恒定的温度。 既能节能增效、又有利于环境 保护的仿生科技,不应仅仅停留在 节能建筑领域。周宏春认为,它应 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 示范区更应加大探索力度,结合地 区特色,积极推动循环经济、绿色 经济和低碳经济的产业化发展,特 别是仿生学的技术产业化。唯有如 此,示范区的先行探索才会离“人 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生态文明的 核心理念越来越近,我国生态文明 建设才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周宏春简介

  周宏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 究员、研究室主任,特殊津贴获得者; 主要从事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 领域的政策研究。1982 年毕业于南京 大学,1992 年获环境地质学博士学位。 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 等八所大学的客座教授;中国社科院 循环经济专家;中国科学院生态中心 客座研究员;清华大学循环经济专业 委员会专家等。 在世界银行、欧盟、香港中文大学、 墨西哥大学等做过主题报告,参加达 沃斯资源论坛、WTO 气候变化论坛、 韩国绿色论坛(总统绿色发展委员会 邀请)及博鳌论坛。 撰写的调研报告先后得到曾培炎、 马凯、李克强、回良玉、张高丽等国 务院领导批示。出版了《循环经济学》、 《低碳经济学》等专著八部。获中国 发展奖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以 及北京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多个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