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国家信息中心主办

财经界

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界杂志 > 2015年第三期 > 封面文章 > 正文

湖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摘要:生态文明是2014年湖州发展的热词,并且成为全国首个地级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实现国家战略的突破——这源于湖州对生态文明建设持之以恒的追求。

 

  时光荏苒,沧海桑田。

  观望湖州,岁月的眼眸总是含情;

  怀恋湖州,绝非皆醉于一片太 湖,千古风流;福地更有贤达,筑 湖州之城、扬湖州之名、治湖州之 昌盛。

  公元前 248 年,“战国四公子”中最受后人敬仰的春申君黄歇,这 位四海闻名的贤臣雅士来到湖州地 界,惊叹于这里土肥水美、白鹭翩 飞的美景。驻足流连间,满面春风 的他扬手一挥,将湖州推进了巍巍 华夏历史的典册。对此,有书载曰: “楚春申君黄歇徙封于吴,筑城置 县名菰城。公元 602 年,置州治, 以滨太湖而名湖州,沿用至今。”

  延续至今的,还有湖州的市井 繁华,美景锦绣。解放后,新中 国先后设浙江第一专区、嘉兴专 区和嘉兴地区,治所设在湖州。 1983 年 7 月,撤嘉兴地区,建湖 州、嘉兴两个省辖市。湖州现辖吴 兴、南浔二区和德清、长兴、安吉三县,总人口 262.5 万,市域面积 5818 平方公里。2014 年地区生产 总值达到 1956 亿元,增长 8.4%; 城 镇 居 民 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 达 到 38959 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达到 22404 元,分别增长 9%、 10.6%。全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 9.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6.2%; 完成财政总收入 295.7 亿元,其中 地方财政收入 167.8 亿元,分别增 长 8.9%、8.5%。

  湖州,金玉其质,流翠于外。 与上述这些数字相应,生态文明是 2014年湖州发展的热词,并且成 为全国首个地级市生态文明先行示 范区,实现国家战略的突破——这 源于湖州对生态文明建设持之以恒 的追求。

  “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 分港流,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 合住湖州”是元代诗人戴表元对湖 州良好人居环境的赞誉,也是今日 湖州的真实写照。没错,当《财经界》一行抵达湖州调研采访时,都有着“人生只合住湖州”的感叹。

  理念篇:总书记曾为湖州生态 发展定调

  作为一座具有 2300 多年历史 的江南古城,湖州地处长三角中心 区域,是沪、杭、宁三大城市的共 同腹地,连接长三角南北两翼、贯 通长三角与中西部地区的重要节点 城市,也是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而 得名的城市。

  置身工业发达区域中心,如何 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自古山水清丽的湖州也曾徘徊迷茫。

  2005 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 的习近平在湖州安吉调研时,首次 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习近平要求湖州充分认识 并发挥好生态这一最大优势,将生 态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 程。2006 年 8 月来湖州调研南太湖开发时,习近平再次强调“绿水 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勉励湖州要 做好保护生态环境、彰显滨湖特色 的文章。

  从那时开始,湖州历届市委、 市政府不忘嘱托,秉承“一张蓝图 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的原则, 十年励精图治,如期迎来丰硕的收获。

  湖州,到底具有哪些独特的因素,让总书记当年一再勉励?

  湖州市副市长杨六顺向《财经界》表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的提出,让湖州在发展过程中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把生态文明建 设有机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 程。这其中既有促使湖州突破自身 发展瓶颈的需求,也是顺应老百姓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期待,更是探 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 “湖州模式”的尝试。

  而做这些,湖州确实具有得天 独厚的优势。

  首先,湖州具备生态文明建设 的自然禀赋。从自然条件看,湖州 “五山一水四分田”,北靠太湖、 西倚天目山,可以说是倚天目有群山之秀,傍太湖有水乡之美,西部 山区森林茂密、植被丰厚,东部平 原河网密布、水系发达,是太湖流 域和长三角西部的重要生态涵养 区。全市森林覆盖率 50.9%,平原 林木覆盖率达 24%,绝大部分水 体质量在Ⅲ类以上。其二,湖州具 备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条件。近年 来,湖州经济一直保持平稳较快 增长,2014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956 亿元,增速高居浙江省各市 第 2 位。社会持续保持和谐稳定, 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最安全、最和 谐的城市之一。其三,湖州具备生 态文明建设的文化优势。烟波浩淼 的太湖孕育了勤劳的湖州人民,通 过长期建设,南太湖景色宜人,人 文气息浓郁。早期文化遗址、古城 古镇古村落、自然胜迹和大量的非 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着湖州传统地 域文化中的生态元素,丝绸文化、 湖笔文化、竹文化、茶文化、蚕桑 文化、稻作文化等是地域文化中的 生态细胞,这些生态因素及湖州传 统地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思想,是 湖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底蕴和基础。其四,湖州具备生态文明建设 的工作基础。早在 2003 年,湖州 市第五次党代会就提出了建设生态 市的奋斗目标,多年来坚定不移地 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 生态文明建设深入人心,工作基础 较为扎实。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 理念,在湖州获得生动的实践, 其中德清“洋家乐”发展新业态更是传为美谈,在旅游界引起巨大关注, 获得 2014 年 第十一届“中国旅 游发展北京对话” 大会颁发的“中国 旅游创新奖”。

  德清“洋家乐” 的出现,源于一个 在上海工作、中文 名叫高天成的南非人。因为“被都市 压得透不过气,开 始 寻 找 原 汁 的 自 然”,2007 年夏,他来到德清,蹬着山地车徜徉在青 山绿水中。此时山下酷热无比,山 上却凉爽宜人。转至德清县莫干山 脚一个名叫三九坞的小山村,发现 此处有不少被废弃的民居,房主已 搬到山下去了。此处青山耸翠,修 竹袅立,青松环侍,润玉般的湖水 氤氲着岚气,真乃世外桃源啊!这 不正是他要寻找的“原汁自然”吗? 若在此设一茅庐,泡壶绿茶,邀几 位旧友新知一畅心怀,该是何等惬 意。一念既生,高天成立即行动, 租下数栋废弃的农舍,亲自设计改 造装修,风格当然是田园式的,竹 篱柴门户牖,低碳环保而不失雅 致。乡土一经加入艺术就显得富有 诗意,“紫岭居”、“翠竹小筑”、 “竹工作室”,他给改装后的农舍 逐一命名,而这个小山村则被冠以 “裸心乡”之名。第一代“洋家乐” 就这样诞生了。每到夏天,“裸心 谷”的客房都会爆满,平均一张床 在当地一年贡献 10 万元财政收入。 高天成建成洋家乐的信息在上海周 边城市工作的外国人中传开,引来 了英国、比利时、丹麦、韩国等十 多个国家的外国人纷纷到莫干山建 “洋家乐”。用原生态理念建造, 更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在“裸 心谷”等洋家乐中,没有空调、没 有煤气,夏天靠电风扇,冬天靠每 个房间安装的火炉,烧的是本地废 木料、木屑压缩制成的柴禾,门前有蓄水池承接雨水循环使用。垃圾 分类,树叶、苹果皮会埋在地下。 客人被建议乘火车到杭州而不是开 私家车,不允许在室内抽烟,发现 一次警告,第二次就被“赶出门”。 客人还被要求节约用电、用水,不提供每天换毛巾。

  “洋家乐”的设施简单得近乎 简陋,服务规则近乎苛刻,却能吸 引旅游者蜂拥而至,有力彰显出“绿 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先见 之明。与“洋家乐”相得益彰,湖 州旅游开发的大手笔,太湖旅游度 假区是“本土创造”对此理念的另 一有力践行:围绕“吃住行游购乐” 六要素全方位体现生态理念,被浙 江省旅游局推荐为省内第一家申报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对照国家级创 建标准,完成各项整改200余项, 当前正准备迎接检查验收。太湖旅 游度假区举太湖旗、打太湖牌、做 太湖文章,坚持项目为王,优化生 态环境,完善基础功能,大力提升 人气,用心用力用精神,深入具体 创一流,加快建设“国际知名、国 内一流”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当 前,度假区正全力打造立足湖州吸 引世界的绿水青山魅力磁场,为湖 州再添一颗绿色明珠。

  行动篇:为保美丽生态自揭 “家丑”敢亮剑

  “真难闻!好难过!”——如 今已成生态明星的湖州,也曾有过 黯淡哀伤的过往。那时,每年进入 夏天,湖州城里总有些老百姓为消 毒剂味很浓的自来水而埋怨不堪。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环太湖城 市纷纷兴起工业化建设高潮,太湖 流域的水质在逐渐变浑、变黑。由 于地表水污染严重,水乡湖州可取作饮用水的合格水源越来越少。当 时西苕溪流域上游的水质只有Ⅴ 类,甚至劣Ⅴ类。上世纪末,太湖 流域被国务院列入水污染防治重点 地区,要求流域排污单位必须在 1999 年零点前实现达标排放。

  面对污染困局,湖州人痛定思 痛,不护短且坚决向污染源亮剑。 1995 年 6 月 5 日,在世界环 境日之际,湖州日报一版刊登《守 着太湖没水喝》,显示自“揭家丑” 的胸襟和态度之外,湖州整治污染 的行动更是雷厉风行。

  从那开始,湖州以治理工业污 染源为突破口,对生态环境实施全 面整治。据统计,当时湖州有73 家企业被列入国家重点治污名单, 到 1998年底,65家企业实现了废 水达标排放,6家企业关停,2家 企业停产整治。从2008年以来, 全市投入 221亿资金,开展太湖 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9大类77个 项目,实施“苕溪清水入湖工程” 等 6大类180个治理项目,完成 太湖流域 13个行业提标改造任务。 2014 年,全市开展“五水共治”: 落实各级“河长” 5425名,完成 245 公里垃圾河、 259公里黑臭河 治理工作,建成313公里截污管 网;四大骨干水利工程全面开工, 太嘉河工程、杭嘉湖地区环湖河道 整治工程、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以及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四大 水利工程全部获得国家立项批复。 湖州市境内静态总投资 93亿元, 占全省总投资 54%;全面完成制 革、印染、造纸和化工等重污染行 业整治工作,关停淘汰企业76家; 拆除生猪养殖场 238万平方米、 温室龟鳖养殖场 74万平方米;完 成 281个行政村、 8.3万户农户的农村污水治理任务……《财经界》 记者在安吉县马家弄村看到,村民 将治水当成 “自家事”。河岸边, 一堵以水滴作为背景的蓝色围墙很 是引人注目。家家落实门前三包, 家家爱水呵护河道,家家惜水节约使用,家家监督互相劝导。

  马家弄村村民说:“每天对照 一下约定,提醒自己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可见,湖州的治水工作因为政 府的果敢,取得了民众的广泛支持。除了治水之外,湖州另外祭出生态整治三柄利剑,以切实行动斩 除生态污染源。

  扎实推进大气环境治理之剑: 湖州在全省率先开展大气复合污 染防治工作,邀请南开大学专家 对 湖 州 PM2.5形成原因进行分 析。依据南开大学一年多来对湖 州 PM2.5源解析阶段性分析报告 初步证实的结果,湖州PM2.5污 染源主要是扬尘占比约35-40%, 煤烟尘占比约 30%,机动车(船) 尾气占比约 18%。此外,秋冬季 的生物质燃烧对 PM2.5的影响率 为 18%左右。2014年10月,湖 州根据分析结果,制定了针对性的 “治霾 318”行动,在全面实施大 气污染防治工作基础上,突出重点 范围、重点部位、重点行业,精确 施策、精准发力,开展治扬尘、治 废烟、治尾气三大攻坚战,18项 具体攻坚任务分步落实。监测显 示,2014 年10月9日至12月31 日,与2013年同期相比空气质量 指数(AQI)优良率提升48.5%, PM2.5 指标下降35.6%。全年市区 PM2.5 日均浓度64微克/立方米、 同比下降 13.5%;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60.8%,同比提高8.7个百分点。

  “放在前几年,到这里拍战争 片都不用布景!到处都是烟雾粉尘!”湖州市长兴县李家巷镇青草 坞村村民享受着清新的空气,谈起 整治之前的李家巷,不禁开起了玩笑。

  铁腕推进矿山治理之剑:湖州 严格控制矿山开采总量,大力建设 绿色矿山,加快推进矿山复垦复绿。 2013 年底,建筑石料实际开采量 控制在 5000 万吨左右,并在全市 矿山企业全面推广了泥沙分离、淤 泥回收利用等 3 项新技术,在产矿山 100% 达到市级以上绿色矿山标准,8 个矿山被国土资源部列为“国 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

  保护生态系统修复提升之剑: 湖州大力开展绿化造林,全面推进 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实施 平原绿化、美丽山林示范工程。 “十二五”以来,全市累计建成重 点生态公益林优质林 107.3 万亩, 完成防护林人工造林 21.8 万亩, 封山育林 9.5 万亩,新增平原绿化 22.9 万亩,建设生态廊道 2250 公 里。2012 年度,湖州森林覆盖率 达到 50.9%,县区全部成为省级森 林城市,安吉、长兴获得“国家园 林县城”称号,仁皇山公园、梁希 森林公园等八个城市主题公园先后 建成。其中,梁希森林公园获批为 国家级森林公园。2010 年,为了 有效恢复自然生态原貌,保护太湖 水质,长兴县开始筹建图影生态湿 地文化园工程,在完成 3000 亩国 有水面回收的基础上,加大水生态 修复力度,共完成漾荡清淤面积 1935 亩,平均清淤深度 70 厘米, 工程总投资 1.7 亿元。图影生态湿 地文化园包含农田景观区、观鸟区、 荷塘秀色等片区,是集原生态展 示、农耕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于一 体的综合湿地文化景区,于 2013 年 9 月 15 日正式开门迎客。

  《财经界》记者在太湖图影生 态湿地文化园看到,作为太湖边的 一片原始生态湿地,文化园以四大 水波荡漾的生态湿地环境为特色, 借历史悠久的吴越文化、百叶龙为 代表的民俗文化和江南气质的隐逸 文化,融合佛教文化和茶文化,孕 育出独特的江南水乡韵味。

  发展篇:宁舍经济政绩之“红” 力保生态环境之“绿”

  古往今来,能够不为利益所动, 皆是强者,更是仁者。

  湖州的生态发展观念,将上述 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与周边沪、宁、杭地区相比, 湖州经济水平有些差距。但因为区 位优势,很多产业都愿意到湖州投 资。湖州面对热切的投资愿望一贯 冷静。多年来,湖州始终围绕生态 文明建设要求发展经济,以经济转 型升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生态 文明建设倒逼经济转型升级,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符合生态环 保节能低碳绿色的企业,不收。宁 可放弃产值收入,与民生违背的放 弃,影响周边环境的不做。

  为了算好生态发展的环保账, 湖州大力做好 “加减乘除” 四篇文章。

  产业培育 做“加”法: 全面布局生态 产业、绿色工 业逐步做大、 现代服务业健 康发展。

  湖州扎实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 展,被列为全省生态循环农业试点 市,安吉县、南浔区成为省级生态 循环农业示范县,9 个示范区已通 过省级验收认定。预计新增无公 害农产品产地面积 6.61 万亩、无 公害农产品 105 个、绿色食品 25 个,规模畜禽场排泄物治理、农村 清洁能源利用率分别达到 97%、 72.6%。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组建 3 家秸秆合作社,农作物秸秆综合 利用率达到 90%。同时,配套发 展休闲观光农业,预计 12 个休闲 观光农业园完成投资 2.8 亿元,全 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人数突破 1000 万人次,实现产值 10.9 亿元。

  工业方面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 产业,全面提升装备制造业产业竞 争力,加快建成规模效益好、产业 集聚度高、技术水平领先的现代装 备制造业基地;鼓励发展新能源汽 车产业,推进节能环保产业、信 息经济产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从 2008 年 的 507.06 亿 元 提 高 到 2013 年 的 1178.6 亿 元, 利 税 从 2008 年 的 38.87 亿 元 提 高 到 90.6 亿 元、 利 润从 2008 年的 24.55 亿元提高到 2013 年的 60.6 亿元,全部实现五 年翻一番。

  现代服务业集聚效应凸显, 2013 年全市第一、第二批 8 家省 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入区企 业达 3105 家,从业人员达 23645 人,比上年底分别增加 1390 家和 13738 人。

  能耗排放做“减”法:节能减 排降耗深入推进,逐步淘汰落后产能。

  湖州大力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和 节能降耗监管,实施节能降耗“双 百工程”和污染减排重点项目,大 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对重污染高 耗能落后产能的淘汰,强化重污染 四大行业的专项整治。2014年完 成 139家企业的整治提升,淘汰 236家企业的落后产能,腾出用能 空间 27.8万吨标煤。

  蓄电池产业是长兴县的一个优 势产业。曾几何时,这一产业陷入 了污染之“殇”,大大限制了产业 的持续发展。在困局之前,长兴县 痛下决心,围绕转型升级目标,多 管齐下,加快转变蓄电池产业发展 方式,一改长期以来的“低、小、散、 乱”格局,优化了产业结构,提升了竞争力。全县蓄电池企业从175 家减少到 61家,产值却从整治前 的 17.3亿元跃升为113亿元,工 艺装备明显升级,实现了由低端无 序同质化竞争向逐步规模化发展。

  2011 年,国家 9 部委联合发 起了全国范围内的铅酸蓄电池行 业整治行动。长兴顺势第二次大规 模“瘦身”,引导蓄电池产业集群 集聚发展。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 7.39 亿元,规划了郎山和城南两 大新能源高新园区,蓄电池企业入 园发展,禁止在园区外新批新建蓄 电池项目。至此,长兴蓄电池企业 总数减少到 30 家,并在随后的兼 并重组后剩下 16 家。长兴先后被 授予“中国绿色动力能源中心”、“国 家绿色动力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 地”等称号;蓄电池产业成功跻身 中国产业集群 50 强,成为全省 21 个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 级的示范区之一,并培育出天能、 超威等五百亿级上市企业。

  经济发展做“乘”法:产业结 构不断优化,循环经济大力发展。

  湖州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先进装备、新能源、生物 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 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休闲旅 游、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等现代服 务业,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优势、 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现代产业体 系。在全省率先编制循环经济发展 规划,实施循环型工业、农业、服 务业“三大行动计划”,推进废弃 物资源化利用,发展林下经济,开 展碳汇林业试点。2008年,湖州 被评为浙江省发展循环经济先进 市。全市建成4家工业循环经济 示范园区、32家工业循环经济示 范企业。其中,安吉县立足丰富的 竹资源,采用高新技术,积极发展 循环经济,把以前只有30%利用 率的竹子 100%利用了起来,以全 国 1%的立竹量创造了20%的竹产值。

  安吉,曾是浙江省最贫困的山 区县,为了“脱贫”,也曾走过一 条财政上去了、环境变差了的弯 路。为了探寻经济发展与生态优化 共赢,安吉确定“生态立县”的发 展战略,治污与建设美丽乡村协同 推进。虽然曾经付出过沉重的经济代价,但终于迎来了一个经济结构合理、社会和谐稳定、人居环境优美的新安吉。

  准入门槛做“除”法:高标准 制定“大好高”项目门槛,注重项 目引进集聚效应,不断提高项目标准。

  按照《湖州市 2014 年度“大 好高”项目引进推进工作实施方 案》,湖州市对大项目、好项目、 高项目提出更高的标准要求。同时, 项目引进数量基本逐年增加,特别 是较大项目引进态势良好。2014年全年引进首期固定资产投资 5 亿 元以上项目 43 个,其中 10 亿元 以上项目 25 个。新引进项目进一 步向新兴产业集中,大多分布在电 子商务、科技信息、休闲旅游、社 区健康养老、物流、金融、文化创 意等绿色行业。

  创新篇:制度创新为生态环境 套上“条条框框”

  对社会发展不利的条条框框要 打破,对社会有益的条条框框不仅 要坚守,而面对生态保护制度欠缺 的局面,则要善于及时制定出条条 框框。制度创新是湖州生态文明先 行示范区的核心,更是加快推进生 态文明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 的“湖州模式”的保障。

  湖州在生态文明制度创新方 面,已经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实践探 索,有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如在全 国率先实施绿色 GDP 考核,探索 建立了水源地保护生态补偿、矿产 资源开发补偿、排污权有偿使用和 交易制度等。归纳起来看主要集中 在以下三个方面:在“源头严控型 制度”方面的探索,资源高效节约 利用制度逐步建立完善;在“过程 严控型制度”方面的探索,资源管 理和污染排放有效控制;在“结果 严惩型制度”方面的探索,考核评 价和环境执法体系不断健全。

  目前,湖州市已经专门成立环 境功能区划编制试点工作领导小 组,研究布置试点工作。委托浙江 省环科院开展区划编制工作,多 次到相关县区、部门调研,先后 4 次组织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听取意 见。目前,市区和长兴县已完成环 境功能区初步划定,安吉县和德清 县也已成立工作协调小组,确定编 制技术单位,完成基础资料收集工 作。环境功能区划编制,不仅包括 新型产业,还将极大改观湖州地方传统产业的生产经营模式。

  湖州南浔素有“电梯之乡”的 美誉,电梯产业是南浔重点支持发 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 分,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市场都 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截至目前, 南浔区已拥有电梯整机企业 24 家, 整机年产量约占全省的 50%、全国的 10%,在全国电梯产业集群 中仅次于江苏吴江和广东中山。目前,南浔正全力打造节能电梯产业 园,以提高产业层次和产品竞争力 为核心,以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为 目标,形成从零部件加工到整机生 产的完整产业链,建成产业特色鲜 明、产业关联度较大、产业链较完 整的电梯产业集群,努力实现成为 全国电梯产业的“集聚示范区、创 新先行区、低碳引领区”总体发展 定位目标。

  通过制度创新,对生态发展进 行全面规范的同时,湖州环境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并且加强部门执法联动,市环保局与市检察院、市公 安局联合出台《关于加强环境保护 司法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 初步建立起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 法衔接机制,形成联合执法的高压 态势,2014年全市法院审查涉及 环保的非诉行政执行案件53件,涉及环保的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案件 18件。为探索环保行政案件的 专业化审判模式,吴兴法院成立环 保合议庭,聘请技术专家担任人民 陪审员或者专家咨询委员。

  与此同时,太湖旅游度假区在 做好生态制度创新方面更是严格执 行,管委会主任葛伟向《财经界》 记者表示,2015年度假区将大力 实施环境治理美化专项行动,彰显 滨湖生活新面貌。按照全市生态文 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总体部署,狠 抓“四五”工程和治霾行动,围绕 治水治气,度假区段清水入湖工 程、秸秆禁烧管理等工作;对照“经 常看、随便看、经得起看”的要求, 深化“河长制”全覆盖,完成外环 线、梅东六路、浮霞路景观绿化, 全年新建绿化100万方,做精做 美度假区绿化亮化美化,打造特色 亮点,努力建成样板区域。

  成果篇:GDP 增速省内名列 前茅生态文明全国领先

  近年来,湖州在实现 GDP 增 速浙江全省第二的经济佳绩同时, 全面打造生态城市,建设美丽乡村, 发展特色产业,构建和谐民生,实 现了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社会 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先后获 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 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 城市、全国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城市、 中国魅力城市、中国最安全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投资环境 百佳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创 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 城市、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荣誉称号,其 中湖州实现国家生态县(区)全覆盖,在全国范围也属凤毛麟角。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湖州不仅 在全国率先实施绿色 GDP 考核, 还在全国率先开展“美丽乡村”建 设,80% 的乡镇创建为国家级生 态乡镇,安吉县荣获全国唯一的县 域“联合国人居奖”。湖州生态环 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连续多年位居全 省前列,生态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通过历届党委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共 同努力,湖州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经 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互促 进的新路子,在全国创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

  回望过去不难看出,这一切成 果的获得,来自于湖州的生态城市 战略,以及对战略持之以恒的大 力推进:2003年,湖州市委、市 政府在全省率先启动了生态市创 建工作,提出到2015年建成生态 市;2007年,湖州提出建设现代 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的战略定位; 2009年,成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 试点市;2010年,中共湖州市第 六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了 《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 施意见》;2010年,被环保部确 定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 2013年,入选全国首批水生态文 明城市建设试点;2014年,成为 全国唯一一个经国家六部委联合发 文的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浙江省委省政府在湖州召开动员大 会,标志示范区建设正式拉开大幕。

  湖州市委书记马以着重表示, 对于湖州生态文明建设,历届市委、 市政府都作了不懈努力,可以说是 “一茬接着一茬干、年年都有新举 措”。特别是近年来,全市上下越 来越深切地体会到:良好的生态环 境,是湖州最宝贵的资源,也是湖 州可持续发展的坚强保障,湖州必 须要举好生态旗,打好生态牌,建 设生态市,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湖州 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努力让 产业结构变“新”、发展模式变 “绿”、经济质量变“优”,实现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 益彰;为此,就要更好地保护生态 环境,解决环境突出问题,积极创 造舒适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让湖 州的山水更加秀美,让人民的生活 更加美好。

  通过此次的调研采访,我们有 理由相信在湖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 下,湖州的生态文明建设将更上一 层楼,这片江南清丽地的明天将更 加美好! 祝福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