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国家信息中心主办

财经界

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界杂志 > 2015年第八期 > 封面文章 > 正文

于扬:“互联网+”的缔造者

摘要:作为“互联网+”的首创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于扬为多家海内外知名企业进行互联网化战略指导,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互联网+”。


  平均每年国内有4000余家媒体在超过12万篇新闻稿件中引用它的数据分析。
 
  它是被提及最多的中国互联网信息服务机构。
 
  从中央到地方,超过25家的各级政府机构与它结为首选合作伙伴。
 
  据统计,超过100家公司在海内外上市时使用了它的数据和分析。
 
  国内逾九成的证券公司在日常研究中使用和引用它的数据和信息。
 
  ……
 
  它,就是易观国际,有着海量数据的分析能力。
 
  凭借易观十余年的大数据分析和对数千家互联网化企业教育经验,易观国际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前瞻性地提出了“互联网化”和“互联网+”理念。他认为互联网是基础设施,是资源,也是工具。所有的产品与服务都能与互联网找到结合点,所有企业终将会成为互联网企业。互联网化进程已势不可挡。
 
  作为中国互联网及互联网化市场领先的综合信息服务集团,他所创建的易观国际集团旗下已经拥有大数据、企业教育及投资等多元化业务,是中国经济互联网化的转换器和加速器。在于扬的带领下,易观国际助力企业在资源、技能和绩效各方面提升竞争实力,加速在线业务融合成长。
 
  作为“互联网+”的首创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于扬为多家海内外知名企业进行互联网化战略指导,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互联网+”。
 
  现如今,“互联网+”已经得到首肯成为国家战略,定义了经济发展新趋势。近日,记者专访了易观国际CEO于扬,以下为采访实录。
 
  《财经界》:到底什么叫做大数据,什么是互联网化?
 
  于扬:互联网化实际上就是企业的一个数字化的过程,而且它的数字化跟电脑的出现带来的数字化,并不完全一样。1946年,电脑的出现,实际上是一个开始。当电脑出现的时候,很多企业在自建ERP、数据库等,实际上这是一种企业内部的数字化。这种数字化的过程,在欧美发达国家,发展是比较早的。
 
  而互联网化实际上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因为,现在我们看美国,其实美国没有“互联网化”这个词,早先的信息技术也是从美国发源的,美国信息化的过程,也就是各行各业的企业以及消费者在用电脑。对于他们来讲,互联网化其实就是信息的进一步延伸,把内部的数字化进一步与外部打通,联系在一起。但对中国来讲,其实很多企业是还没有完成内部的信息化的。这方面,我们可以看天猫上的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全公司可能就只有几台电脑,但是也可以照常经营。
 
  所以,我认为中国的互联网化是一种由外而内,而且是倒逼的一种模式。就是先是有外,有了市场需求,来倒逼企业外部的数字化,而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意味着内部也需要跟得上,就好像在一条信息高速公路上行走,突然之间又进入了乡村小路,速度一下就降下来一样,这个就是中国的互联网化。
 
  互联网化的终极就是所有的企业都变成数字的企业,即所谓的比特化,包括消费者日常的消费痕迹等都会有大的数字化,那么这个数字化的过程,也就是大数据产生的过程。
 
  之所以说“大”,其实,第一,是说它的维度比以前要大。比方说过去在一个企业,这个企业有自己的体系、自己的维度,但是当它与别的企业开始联通的时候,发现别的企业的标准、维度,未必完全一样,这时候就产生了多种环境格式。第二,它的体量毫无疑问,也是在增大。过去,我们讲是企业内部的一种信息化,像工商银行(601398,股吧)这样上百万人的企业,放在互联网这样的背景下,就显得没那么大了。今天,随随便便一个APP,它的用户量也有上百万。节点越多,它的体量就越大。同时,如果把时间的维度放进来,不同的切面,就有相当大的体量。
 
  《财经界》:您是我国第一个“互联网+”的提出者,在当时,您是怎么预见到互联网如此重要的?
 
  于扬:2007年时,易观国际就提出了“互联网化”,当时,我国很多地方还在谈信息化,包括国家也在谈两化融合。我们的看法是,互联网化在中国这种特定的历史时期,本身就是一种数字化的过程。
 
  我们认为互联网是一个强大的基础设施,也是一种强大的基础能力。
 
  在当时,人们对这种认知还不是很充分,而随着时间的推进,越来越发现,互联网化不是简单的网络交易、电子商务。我们在提互联网化的时候,也提了四个层次,第一个是营销的互联网化,第二个是渠道的互联网化,第三个是产品的互联网化,第四个是运营的互联网化。这是八年前提出的,但是在今天,其实也是非常符合的。
 
  说到“互联网+”,其实是当大家越来越接受“互联网化”这个概念的时候,一些传统企业家经常会问我的问题,就是“是,我们看到了趋势,到底互联网与我今天所从事的行业,有什么关系?”所以,也是在一次聊天的时候,我举了个例子说,“其实,互联网+,加上集市,是不是就是淘宝;加上‘王府井百货’们,是不是就是天猫;互联网加上小广告,是不是就是百度;互联网加上旅行社,是不是就是携程。”这么一说,大家就听懂了。
 
  但是这个“+”,并不是简单的数学的相加,实际上是一个化学的模式。供需的本质不变,只不过是利用互联网这种方式去实现,去把一些低效率的点打通,继而创造价值,这是一种价值再造的过程。
 
  所以,我们在2012年11月14日的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就提出了“互联网+”。
 
  《财经界》:当前,传统企业谋变,而其中有一些,也可以说很多传统企业,触电乏力,这是为什么?对于他们,您能给一些建议吗?
 
  于扬:我觉得这里面其实有几个误区。
 
  第一个就是互联网思维。我们觉得效率思维、供给思维,是存在的。人类作为一种高级生物,是会自然地去使用他所用到的工具,当然,这些工具,肯定是熟能生巧。比方我们今天说,汽车是什么?汽车是有史以来人类创造的最强大的交通工具,没有汽车,其实就没有今天社会、生活的组织形式,汽车延展了人类活动的路径,但是人们并没有谈汽车思维。所以,我特别不认同,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我们今天有没有“电力思维”、“蒸汽机思维”呢?因为电已经跟我们融合在一起,我们今天没有谁自豪地说,因为我们有电,因为电视无所不在。
 
  互联网是一个强大的基础设施,是一个有着强大颠覆力的工具和一种能力,但是互联网和电力、蒸汽机、电脑……都是人类历史上一种伟大的发明和基础设施,但是它不会比曾经的电力、蒸汽机等更伟大。蒸汽机让我们不再依靠畜力来进行工业制造,电力进一步加速了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工业自动化。所有这一切意味着颠覆性的技术在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也提升了整个人类社会的效率。
 
  互联网作为新兴设施,所以我们才会有互联网企业跟传统企业之分,什么时候当我们不再谈你是互联网企业,我不是互联网企业,那么整个互联网化的进程就完成了。这不是简单讲互联网思维的问题。
 
  今天,还在提互联网思维的人,我觉得他还是局限于历史的片段之中,没有从一个更长的历史去看。所以,我认为不能盲目地去学习什么互联网思维。
 
  而创新的思维,永远都去寻找一个不一样的点,这个是应该有的。还有一个是提升效率的思维。
 
  满足用户需求,口碑至上,这些并不是有了互联网才有的。追求产品的极致,也不是由了互联网才有的。汽车时代与马车时代比,是没有意义的,同样,当前互联网的快,只存在于当前一段时间,往后呢?快不是因为本质有变化,而是因为工具在进化。
 
  第二个误区就是去中心化。互联网是一个效率工具,随着节点的增加,每个节点都有可能成为输入方、输出方,那么这是可能的,并没有所谓的去中心化,但是有无数的子中心。今天,天猫的强大度,远远超过以往的连锁卖场,直接与商家交易,才叫去中心,而另一方面,即便没有天猫,也会有其他的中心来聚拢。
 
  第三个误区就是过度营销。例如此次微博、微信的“试衣间”事件,这是一种无底线的营销。我认为产品本身的价值是最主要的,而且是持续的价值。
 
  《财经界》:若干年后,互联网是否也将是过去式,您能否预见一下,下一个引爆点会是关于什么?
 
  于扬:我们的未来是什么?人脑有300亿个细胞,而2018年电脑的可连接的晶体管数量将第一次超过人脑细胞。我们坚信未来十年一定会看到一个伟大的拟人时代到来。大家可以一起来见证,一个在2007年预测了“互联网化”、2012年预测了“互联网+”的公司,能不能预测2025年拟人时代的到来。估计到那个时候,我们不会再需要手机。机器人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社会服务能力不足,因为机器人的出现也将得以缓解。父母也一定会很高兴,因为他们有一个机器人陪伴。所以为什么我们是拟人智能而不是人工智能,因为拟人智能才是人跟互联网的结合。
 
  没有蒸汽动力就不会有电力,没有电力就没有电脑,没有电脑就没有互联网,没有互联网就没有大数据,没有互联网和大数据就没有未来的拟人智能。由此可见我们每次的颠覆性技术都是传承的。在未来我们有可能进入的状况,是我们看到的机器人包括我们自己都会是高度融合。有可能我们见面会说你是30%机器人还是50%机器人。因为我们身上的器官会变成机器,这是未来最有可能实现的。所以人体和机器并不一定是两条平行线,通过生物的结合有可能我们每个人都会与机器人结合。2025年之前的十年,是我们会看到拟人智能的十年,我们每个小伙伴都应该非常激动。技术对人类社会文明的整个颠覆在加速,我们应该为生在这个时代而感到骄傲,我们应该拥抱这伟大的时代,拥抱马上即将到来的拟人时代。
 
  《财经界》:在我国的互联网行业,是否存在泡沫?
 
  于扬:创新代价很高,没有一点泡沫的估值,谁还去创业?创业是九死一生,有赔率,风险比打工大多了,那么怎么会选择去创业呢?
 
  只要银行不出问题,一切都没有问题。包括前一阶段的股市动荡,其实对于银行的体量来说,是九牛一毛。
 
  在一个快速发展的环境中,没有泡沫的市场,反而是不正常的。没有泡沫意味着就没有人去创新。要让创业者认为有机会。
 
  《财经界》: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的基石是什么?在创业的过程中,最根本的是什么?
 
  于扬:所谓的创新其实就是寻找现在市场上的一些低效点,或者说用户没有被满足的点,也可以叫做痛点,看看有没有一些新的手段、新的工具,看看在满足的同时,能不能给创业企业实现经济和社会价值。
 
  不要动不动就说,创业就是为了要改变世界,绝大多数创业者都是希望“我想过得好一点”、“我想过得更有成就感”、“我想更多地主宰自己”,这是真实的。

 

关键词: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