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国家信息中心主办

财经界

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界杂志 > 2015年第十期 > 封面文章 > 正文

哈尔滨:冰城夏都间的百里画廊

摘要:作为老工业城市哈尔滨在生态方面的“敢作敢为”,不仅为自身打造出一张“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的美丽名片,也使经济焕发出新的活力,更重要的是让老百姓有了更多的“幸福感”

 
    编者按:左手工业,右手生态,向左还是向右?中国经济新常态下,这是工业城市发展绕不过的选择。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哈尔滨没有犹豫,决然转身,从一个工业城市转而打造“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的生态之城。
    这样的绿色转身,短期内无疑少不了GDP 的牺牲,以及政府、民众及其他各方的诸多努力,但阵痛过后,必然会迎来一个比“东方莫斯科”更美的冰城夏都,还有当地老百姓满满的幸福感。城市美,生态美,才有可持续的经济美,哈尔滨正在用自己的选择和行动阐释这个道理。
        
 
     北京之北,有一座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城墙的城市。
    这座城市,是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又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哈尔滨,天鹅颈下的明珠,特殊的历史进程和地理位置,造就了这座具有异国情调的美丽都市。国际上它素有“东方莫斯科”美称,同时又以符号般的独特冰雪文化,成为了中外向往的旅游名城。
    只有到了这座城市,你才能真切的发现,哈尔滨的美,何止这些!如果仅以几个符号来评价哈尔滨,就把这座厚重而雅致的城市说轻了。不说百年崛起历史,只谈哈尔滨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一曲豪迈的壮歌。哈尔滨将生态美融入建筑美,将工农业发展时刻与环保挂钩,将自然风景与人文设施融合,处处体现出生态环保观念。深度探访哈尔滨的生态文明,一行行繁多的数据映入眼底,也许不像漫步在中央大街面包石上那样盎然有趣,但它们是源于政府部门和冰城百姓的汗水凝聚!一条条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也许不像品味红肠小吃那样悠然轻松,但正是这些经过深入研讨科学设计的“条条框框”,支撑护卫着夏都的美丽。
    如今,哈尔滨正全力打造“冰城夏都”城市品牌,推出“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这张新名片——这个战略有何重大意义?哈尔滨市如何推进这个战略?哈尔滨在经济文化各项事业蓬勃开展的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发挥出重要作用?为此,《财经界》采访组走访了哈尔滨,探寻这座魅力名城的美丽之源。

   冰城之荣
 
    九月的哈尔滨,夜晚漫步在中央大街,悠扬的乐声和温暖的灯光,消融了渐起的寒意。
    冬还未至,街上流连的游客已将冰雪奇观挂在嘴边,满心期冀着一个即将变成现实的童话。
    冰城夏都之于哈尔滨,正在成为一个牢固的品牌概念。纵然如此,也不能改变哈尔滨在旅游界闻名遐迩始于冰城,哈尔滨洁白的冰雪世界,装饰了多少人五彩斑斓的梦。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为哈尔滨发展冰雪旅游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深入挖掘和不断创新,哈尔滨人将丰厚的冰雪资源,逐渐发展成冰雪文化、冰雪艺术、冰雪体育、冰雪经贸和冰雪时尚。每到冬季来临,满城的冰雕雪塑使哈尔滨这座城市悄然变成晶莹剔透的童话世界,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不远千里、纷至沓来。哈尔滨的冰雪元素、冰雪旅游已日渐成熟,连续多年实现旅游收入超百亿。2015年第31届冰雪节期间全市旅游收入1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37%,再创历史新高。
    冰出于水,冰城之荣,离不开水的支撑。哈尔滨在水生态保护方面,进行了大力探索和实践。
    在备受关注的生态补偿机制创新上,哈尔滨进行了创新实践,重点在主要水源地生态保护补偿上探索了一条新路。
    作为滨水城市,哈尔滨拥有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132条,均属松花江流域。松花江不仅是哈尔滨的母亲河,更是中俄界河——黑龙江的重要支流,水生态保护情况备受多方关注。为此,哈尔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深入推进依法治水、减排治污、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工作,提出“一江两岸、一主两翼、南北双廊、多点共生”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布局,突出构建水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水资源优化配置及节约用水体系、防洪排涝保障体系、水环境改善体系、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体系、水文化与水景观提升六大体系。并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重点实施的52个松花江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项目,目前已有35个项目建成投用。重点建设的25座污水处理厂已有22座投入运营,全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了151万吨,污水集中处理率已提高到89.4%,松花江干流水质连续保持功能区划标准。主城区污水基本实现了全收集、全处理,何家沟、马家沟郊区段初步实现了清水入河,彻底结束了“三沟”污水直排松花江的历史。
    同时,不断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力度持续加大,水生态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松花江66公里主城区段,重点打造了“万倾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更好展示滨水城市独特魅力的同时,也为哈尔滨涵养和积蓄了宝贵的水资源。三年来,哈尔滨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8万亩,植树造林37.5万亩,城区新植树木109万株、新增绿地606公顷,为广大市民创造了一个天蓝、水清的良好生态环境。
    政令施行,以人为本。无论对于冰雪旅游景观,还是百姓生活大计,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至关重要。哈尔滨大力推行保护区划管理制度,重点把166个乡镇以上集中饮用水源地纳入保护区划管理,城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始终保持在100%。磨盘山水库是哈尔滨主城区的主要供水源,承担着五区一镇300多万人口的供水任务。由于水源涵养区内有1151平方公里林地归省森工总局管理,每年8万立方米的采伐量影响了磨盘山持续供水能力。为此,哈尔滨市从2012年开始,每年按双方协议考核森工总局停伐及生态保护工作,支付森工总局3900万元的生态补偿金,有力地的保护了源头生态,并实行了跨行政区联合执法、共同巡查,有效遏制盗砍盗伐,确保了磨盘山水源地水质和持续供水能力,也为全国其他地区创造了处理类似情况的范例。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水赋予和承托着哈尔滨别样的美丽!但是,重要的不是哈尔滨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湿地资源,而是哈尔滨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作方面推行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成为璀璨冰城一个新亮点。

   夏都之誉
 
    不知从何时起,去东北度夏水波兴起,一如三亚这个冬季天堂,哈尔滨的目标是夏季乐园,正依托丰富的生态湿地资源,大力打造宜人夏都,致力成为东北夏季旅游的潮流拉动者。
    冰雪开创了哈尔滨的旅游品牌,但如果人们对哈尔滨的印象停留在冰雪上,则会造成哈尔滨丰富的夏季旅游资源浪费。当前,哈尔滨正全力打造“冰城夏都”城市品牌,推出“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这张新名片,进一步提升旅游品牌,切实打破旅游季节性壁垒,形成双轮驱动、冬夏出新、四季均衡发展的旅游格局,真正把哈尔滨打造成为四季皆热的国际旅游名城。
    星罗棋布的生态湿地,是哈尔滨夏季旅游的黄金看点,也是遍布夏都的巨型天然空调。哈尔滨现有湿地面积3000多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5.8%,其中市区内湿地面积283平方公里,是全国大城市中拥有湿地面积最大,且相对集中成片的城市之一,这种整体性生态化资源,为发展特色避暑旅游提供了难得的基础和条件。正在建设的波塞东海洋王国、重点推进的松花江国际避暑城等重大项目,都在万顷松江湿地范围之内。另外,以打造“百里生态长廊”为纽带,还可以把下游沿江区域旅游资源有机串联起来,形成精品线路,实现互动发展,进而创造新的更大的旅游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消费模式和方式在发生悄然变化,多样化、个性化消费渐成主流,湿地旅游热正在全国兴起,为哈尔滨打造冰城夏都品牌营造出绝佳机遇。
    呼兰河口湿地公园位于哈尔滨市主城区东北部,呼兰区南部,呼兰河与松花江交汇处,面积38.5平方公里,其中滩涂面积11.1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7.4平方公里。是万顷松江湿地的核心示范区,百里生态长廊的标志性景观带,是国内最大的天然城市湿地。2014年被评为4A级旅游景区,省级湿地公园。
    目前呼兰河口湿地公园已建成星星岛餐饮服务区、日月广场综合服务区、月亮滩欢乐水世界、太阳滩沙滩运动游乐区、莲花岛荷花观赏区五大主体功能区。2012年6月10日开园以来,已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赢得省市区各级领导和众多游客的广泛赞誉,成为哈尔滨湿地旅游的新名片,呼兰区的新地标。
    与喧嚣的市区仅一江之隔,就是哈尔滨太阳岛风景名胜区,刚刚还是一番辉煌的都市景象,转瞬就进入了大自然的怀抱。太阳岛风景名胜区位于哈尔滨市松花江北岸,地处新旧城区之间,总面积88平方公里,规划面积为38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区面积为50平方公里,分为东区、中区和西区。是国内唯一、国际罕见的位于城市中心的集江漫滩湿地景观、冰雪文化、北方民俗、俄域风情等资源构成的具有文化、休闲、观光、娱乐、科普教育、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年接待游客约350万人次。近几年,景区先后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水利风景区等荣誉。
    太阳岛景区有着丰富的湿地风景资源,动物种类繁多,生态结构完整,水域及滩涂面积达80平方公里,占景区总面积的90.9%,被誉为哈尔滨的天然给氧机。湿地以江漫滩湿地、江湾湖沼为地貌特征,以疏林草地、湿地草甸植被为植物景观特色。在高水位时为群岛,低水位时为全岛或半岛。由于低水位时间较长,所以常被大片的湿地草原所覆盖,表现出江漫滩、沼泽地、平缓坡地等地貌类型,这种坐落于城市中心的天然湿地景观资源类型全国罕见。野生植被有600余种,还引进栽培了20余种北方珍贵树种。树木以榆、柳、桑为主,还有许多具有药用功能的植物,如黄岑、柴胡、苍耳等。丰富的自然资源,使湿地成为鸟类栖息的天堂,丹顶鹤、灰鹤、东方白鹤、白枕鹤、鸿雁、天鹅、野鸭、鸳鸯等珍稀禽类或在水草间嬉戏,或在天空飞翔,令人心驰神往。半散养着驯鹿、梅花鹿、羊驼、雪兔等草食动物。呆萌的羊驼和憨厚的驯鹿非常温顺,它们或悠闲地在草地上散步,或与游人亲近互动,给游人带来一种回归自然的体验。 
    此外,布在沼泽地上的塔头墩子更是太阳岛的特色旅游项目,一眼望去,无数座塔头连绵无际。塔头下面是水和淤泥,人走在上面忽闪忽闪的,水从四周“吱吱”往外冒。人们常说,塔头墩子是草原的精华,只要哪里有塔头墩子,哪里的草原就茂盛。
    走进太阳岛,恍如走进一曲纯净、淡雅的山水音乐,放缓脚步,打开心灵,享受着独特身心体验的行程。
    金河湾湿地植物园位于松花江哈尔滨主城区左岸,西四环桥至东三环桥之间的滩地上,东西长3800米,最宽处1500米,面积3.5平方公里。金河湾湿地植物园是哈尔滨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示范区,也是市委、市政府实施“北越”战略目标中“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宏伟样板蓝图。
    植物园中鬃岗、沙丘、泡沼、牛轭湖特征明显,景区三面环水,河湖相通,水陆相连,生态各异。按照水利部新的治水思路,通过人工辅助措施和自然繁衍,已恢复陆生、湿生、水生植物近300多种,珍稀植物野大豆、睡莲、桑树、圣柳、赤杨等十余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交融,形成了以原生态保护为主,近自然景观镶嵌布局的水文化为主题的六个功能区,六个亲水广场,十个亭廊组团的景观格局。
    近年来,金河湾湿地已经形成融生态保护、科普教育、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滨水湿地旅游区,深受国内外游客一致好评。目前景区获评为“国家4级景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ISO9002冰雪和湿地标准化服务试点景区”等殊荣,成为哈尔滨向世界展示“冰城夏都”魅力的又一窗口。
    如果说上述几大湿地景区都位于或邻近主城区,游客想到城外湿地消夏休闲,好去处同样很多。
    哈尔滨滨江湿地旅游风景区位于道外区民主镇胜利村,开发30平方公里的湿地旅游规划项目,设计出十里龙亭、龙王岛、牛郎岛、织女岛、望星岛等近20个旅游景点,已经成为哈尔滨市的五大湿地之一和新品牌地标,成为广大市民及游客夏季出城旅游休闲佳地。
    夏都醉人,走马观花,定然会余兴未尽。若想小住几日,在千古悠然的阿什河畔,一座凝聚哈尔滨城市历史文化的梦想之地——伏尔加庄园,似一颗明珠闪耀在哈尔滨万顷松江湿地的壮美画卷之上。目前伏尔加庄园已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中俄文化交流基地,荣获亚洲旅游业“金旅奖”。在“大手笔搞好规划”精神的指导下,庄园的建设者们不负厚望,勾画出跨越发展的新蓝图——伏尔加小镇。
    伏尔加小镇以现状的伏尔加庄园为起步区,依托阿什河水系发展,规划面积约5平方公里,以哈尔滨历史为依托,俄罗斯文化为主题,集旅游观光、避暑度假、会议培训、文化娱乐、旅游地产等多功能为一体,精心打造成为文化旅游新地标。 
    伏尔加庄园作为小镇的起步区,自试营业以来,已接待海内外游客二十余万人次。根据哈尔滨“冰城夏都”的定位,湿地旅游与冰雪旅游已成为庄园的两大品牌。

   经济之昌
 
    哈尔滨,共和国工业的长子,曾受到多少注目和期许。
    哈尔滨人已经深切意识到,唯有做好生态环保,才能让工业长子永葆青春!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哈尔滨作为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城市,经济下行和转型升级双重压力进一步加大,迫切需要寻找和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可贵的是,哈尔滨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对工农业等产业经济发展创新管理不放松,并时刻将生态理念融入产业规划。
    哈尔滨作为老工业基地和城乡二元结构特征鲜明的城市,认识到适应引领新常态,必须立足现有传统优势、资源优势,抢抓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重大战略机遇,积极向转型要动力,向创新要空间,努力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
    为此,哈尔滨市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严格监管同时创新发展,积极推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已取得良好成效。
    2014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哈尔滨市GDP在继续保持7%以上增速的情况下,综合能耗下降了4.5%以上。这主要得益于哈尔滨市坚持不懈抓好“严把项目建设关”等方面工作,为哈尔滨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护航。
    产业园区作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力量,在很多地方受到政府“绿灯”照顾,哈尔滨却坚决向高污染企业说“不”。按照产业集聚、布局集中、资源集约的原则,哈尔滨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引进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企业和项目,尤其注意算好土地效益帐和生态环保帐,绝不“挖到篮子就是菜”。三年累计开工建设2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2140个,无一户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另外,还实行环评一票否决制,累计否决高污染化工等项目230个。通过严格设定项目建设门槛,有针对性地选商择商,哈尔滨产业集群不断壮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连续多年保持了20%以上增长速度。
    哈尔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书记于得志告诉《财经界》记者,经开区建设将重点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重点从产业发展方向考虑,从高端装备制造业、食品工业以及云计算为主要产业内容的电子信息产业等方面推动黑龙江省千亿级产业链和产业群的成长,以此来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此外,哈尔滨市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壮大环保产业等方面,也连续祭出利剑,开辟新路同时斩除顽疾,强力保障经济产业走在健康发展的轨道上。
    2014年,哈尔滨严格禁止新扩建钢铁、冶炼等高耗能企业,依法淘汰小化工、小水泥、小电镀、小造纸、小砖瓦等落后生产能力、设备和产品,达不到环保要求的一律依法强制停产治理或关闭。累计撤并分散燃煤小锅炉1826台,对500台10吨以上锅炉进行了提标改造,淘汰黄标车3.8万辆,提前完成了国家“十二五”大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坚持以绿色经济替代传统的资源消耗型经济,整合工业、农业、林业、畜牧业等各项资源,加强对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的利用,加快循环经济区的建设,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循环体系。利用畜禽粪便制造沼气,再用沼渣发展有机农业,在哈尔滨市农村十分普遍。对秸秆进行粉碎固化作为燃料替代燃煤、把稻草制成稻草板用来建造农民新居等环保生活方式,不仅有效利用了农业再生资源,而且还节能保暖、美观抗震。
    加强环保监管的同时,促进环保产业自身的发展,将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近几年,哈尔滨高度重视环保产业发展,先后推进了哈尔滨环保科技产业园、呼兰利民静脉产业园、双城华崴环保装备园、阿城金禹表面处理园等环保产业园区建设,鼓励废物产生行业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处置利用率。深入抓好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示范工程,推进实施了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由此带动优势企业、产品向园区集中,进一步拓展产业链,推动环保监测、监理、设施建设和运营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进程,形成了全新的生态经济发展理念。
    法令行则政令通,执法的力度衡量着社会的公平,更关系着事业的成败。对于小部分无视生态发展的企业,哈尔滨市有关部门进行“不护短、不手软”的严格惩戒。不仅对16家重点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实施了行政处罚、责令立即整改和信息公开,其中还对相关企业依据新《环保法》实施了“按日计罚”,开出了200万和174万的罚单,成为全省环保史上最大单笔处罚,形成了对违法企业震慑的高压态势。
    应当说,哈尔滨市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既是多年来历届政府高度重视,加大力度综合施策的结果,更得益于各级各界及全市人民发展理念的不断转变,这才是探索和实践绿色、可持续发展新路的根本所在,这个理念已经越来越获得当地企业家的认同和支持。
    在走访过程中,哈尔滨工大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付雁力向《财经界》记者表示,公司将继续秉承“科学用光、健康节能”的经营理念,依托国家重点高校哈工大产、学、研优势,致力于创造健康节能的新一代LED光环境,引领光生物安全应用行业发展。
    工业领域大力推进环保建设的同时,哈尔滨市农业经济也大力创新。滨江湿地所在的胜利村,积极发展湿地旅游项目的同时,整合土地资源,对现有生产要素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经营。将沿江土地规划整合成为农业采摘园;启动了全区最大规模的“粮改菜”项目,建设了总面积210亩的哈尔滨胜利设施蔬菜标准化园区,有温室60栋,大棚150栋。园区设施齐全,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园区内产品无化肥、无农药,主要种植蔬菜、香瓜、菌类等作物,还设有蔬菜科研基地、采摘园、观光园等,实现市场化多维度运营。
    说起经济的发展,在这座城市的历史名片上,金融繁华是不可或缺的浓重一笔。
    立足当前,哈尔滨金融结构不断优化,金融生态日益改善,战略地位逐步提升,发展魅力愈发彰显,这座城市赢得了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关注和认可。特别是围绕服务实体经济的转型和升级,哈尔滨金融业态正在发生积极而深刻的变革,直接融资和股权投资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哈尔滨市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李文斌向《财经界》记者表示,展望未来,哈尔滨将坚守面向俄罗斯及东北亚金融服务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以推动金融创新为动力,以深化金融改革、扩大金融开放为重点,全面推进金融业的跨越式发展,着力打造金融机构集聚、金融市场发达、金融设施先进、金融服务高效的金融中心,最大限度上重现百年前的金融繁华。哈尔滨金融将以最具发展潜力的现代农业、对俄贸易、科技产业为重点,以发展科技金融、农村金融、跨境金融、民间金融为载体,引导金融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文化之盛
 
    冰城夏都哈尔滨,荣获2014年全国最幸福城市桂冠——去年底,央视财经频道一则资讯传递的喜讯,令哈尔滨市民倍感自豪!
    诚然,幸福感来自于生活、就业等多个方面,浓郁的文化环境,更在哈尔滨幸福指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9月10日上午,2015年首届中俄文化驿站国际油画展在哈尔滨中俄艺术馆举行,此次展览作品共有波兰、俄罗斯、法国、荷兰、瑞典等国38位艺术大家不同时期的臻品,其中一些作品在中国境内更是首次展出难得一见,时间跨度为15世纪到20世纪。除了向参观者展示之外,每天提供俄罗斯艺术家和模特的体验式教学与创作,大气而开放的文化氛围,引得游客交口称赞。
    哈尔滨这座美丽的城市是伴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而崛起的,受欧陆文化影响深远,先后有俄国、美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20个国家在这里设立领事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支交响乐团、第一支芭蕾舞团、第一家电影院、第一个无线电台、第一所音乐学校等都诞生在哈尔滨。即将建成使用的哈尔滨大剧院,将为驰名中外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带来新的姿彩。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Harbin Summer Music Concert of China)简称“哈夏”,与“上海之春”音乐会,广州“羊城音乐花会”并称中国三大音乐节。二十世纪早期,随着大批外国移民的涌入,西方音乐文化也随之进入了哈尔滨,形成一座有着独特文化传统的城市,在东西文化相互交融之中,铸就了哈尔滨人喜爱音乐的品性。
     1958年8月哈尔滨人首先举办了“哈尔滨之夏”音乐活动月,它为后来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奠定了基础,第一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于1961年8月5日在哈尔滨青年宫开幕。从此,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乘着歌声的翅膀传遍祖国各地。2010年6月22日,哈尔滨被联合国授予“Music City—Harbin,China”——百年音乐之都哈尔滨,有了国际组织认可的固化品牌。哈尔滨人民百年来对音乐的热爱与坚持,有了世界认可的称号。
    时至今日,已有50余年历史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已成为哈尔滨人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与冰雪文化艺术活动一起,形成了哈尔滨市一冬、一夏两大文化产业,为天鹅项下的明珠增添了奇光异彩,每年都云集国际国内著名的艺术家,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宾客来到冰城夏都感受风情之旅,畅享文化盛宴。
    金源文化、麦秸画等文化艺术形态,同样滋润丰富着哈尔滨底蕴的同时,哈尔滨在观光景区功能设计方面,非常注重突出文化活动功能的规划。
    伏尔加小镇中心的普希金广场,以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歌剧院作为主体建筑,具备文化展示、文艺演出等多种功能。在广场上,将陈列与中国建立友好城市关系的城旗城徽,展现出小镇的国际化氛围,突出哈尔滨的文化包容性。
    金河湾湿地景区自2011年湿地节开放以来,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成功举办“万人徒步大赛”、“湿地相亲”、“荷花节”、“湿地风光摄影大赛”、“沙雕比赛”、“十一七天乐”、“哈尔滨首届湿地露营文化节”等几十次有影响力,亲民性强的活动,深受社会各界好评。让百姓和游客修养心灵的同时,文化活动中倡导低碳旅游,共享碧水蓝天的健康环保生活方式。特别是草坪婚礼、游艇婚礼与沙滩婚礼,更为人们诠释了“自然的爱,永恒的爱”的真谛。
    生态之美,自然之爱,至真至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良好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已经成为人民群众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的基本要素。党的十八大报告创造性地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在经济建设不断取得新发展的同时,保持良好的环境和完备的生态系统。为当代和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
    哈尔滨文化活动的兴盛,离不开美好自然环境的支撑。
    而美好的自然环境,则得之于哈尔滨市在大气污染防治、森林城市建设等方面持之以恒的努力。多年来,哈尔滨不断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开展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取代燃煤供暖示范工程;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加大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综合利用原料收储系统建设;继续加强热源建设,提升供热能力,加大小锅炉淘汰力度,着手启动10吨以上20吨以下小锅炉撤并工作。同时,在中心城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地块加大绿化建设。按照“全方位、全口径、全概念”管理要求,取消补贴区和非补贴区的限制,推动实施城乡一体化造林绿化机制,切实解决造林资金和用地难问题,全面提高生态建设水平,使城郊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得到较大幅度增长,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优美的环境空间。
    正如哈尔滨金河湾景区水文化主题中,提到的“上善若水”理念,只有坚持对自然的尊重、顺应、保护,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基业长青。
    美丽哈尔滨,自然令人喜悦!
    美丽中国,则更加令人欣慰!望万里江山,长风破浪会有时;揽神州百川,直挂云帆济沧海。
 
    后记:

   2015年9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生态文明发展建设大计,受到中国最高层面的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应该如何做好生态环保发展工作,为中央分忧为百姓造福,考验着为官者的管理智慧。如何让生态环保工作中“敢作为,能作为”在全国形成如火如荼的大好局面,哈尔滨的一些做法,给我们带来很有价值的启示。
   《财经界》在哈尔滨采访过程中,深切感受到哈尔滨市委市政府注重参与综合决策,倡行生态环保的工作作风。在经济下行压力大的形势下,老工业城市哈尔滨一直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从未放松过环境保护工作。切实把环保工作融入到市党代会、人代会、经济形势分析会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中,综合决策意见。仅今年年初以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市环委会等专题研究环保工作20余次,集中议定污染防治、环境综合整治等重大事项。召开了4次专题会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从严控制小锅炉供热、秸秆燃烧、黄标车排放等方面明确目标、狠抓落实,并采取实地调研和现场视察等形式,了解环保治理进展情况,协调解决了一批重点、难点问题。
2014年以来,哈尔滨在全省率先启动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工作。成立了由20个委办局为成员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领导小组,并在水源地保护、大气治理与预测预警、环境应急、重大敏感项目审批等重点领域建立协同合作机制,协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从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管理制度、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改革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实行生态补偿制度等4大重点方面入手,创新了生态文明建设管理机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老工业城市哈尔滨在生态方面的“敢作敢为”,不仅为自身打造出一张“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的美丽名片,也使经济焕发出新的活力,更重要的是让老百姓有了更多的“幸福感”。诚然,发展生态经济,短时内可能会降低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增加经济的发展成本,但哈尔滨的转型战略无疑告诉我们:唯有做好生态环保,才能让一个城市的未来有可持续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

 

关键词: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