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国家信息中心主办

财经界

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界杂志 > 2016年第三期 > 封面文章 > 正文

步步为营 大连振兴十年成绩斐然

大连,别称滨城,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倚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广阔腹地,面积1.257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211公里,总人口700万人,是国家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和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同时也是东北三省重要的老工业基地。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有鉴于此,国家提出了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

我国的老工业基地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特殊经济体,都面临着体制性、结构性和资源性的共性问题。但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不同地区的老工业基地,其市场化程度、发展阶段、产业特点、优势条件和突出矛盾等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各地必须探索实践符合自身特点的振兴之路。

大连是我国典型的老工业基地城市。但自改革开放以来,大连充分发挥港口口岸优势,通过不断扩大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和服务业,到国家实施东北地区振兴战略前,已形成了以港口、工业、贸易、旅游为主要特点的沿海开放城市。充分利用原有振兴基础,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切实解决制约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成为探索实践大连振兴之路的出发点。

经过振兴10年的探索实践,大连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贯彻国家的各项振兴规划、政策和措施,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走出了一条以开放为引领、以创新为驱动、以转型为突破口、以改善民生为落脚点、以引领和服务区域共同振兴为使命的振兴之路。

实践证明,这条振兴道路既充分体现了振兴战略的内涵,也符合大连的实际,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经济实现高速增长

 

振兴十年,是大连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5%,最高年份达17.5%2007年)。2013年完成7650.8亿元,是2003年的4.9倍,已连续六年稳定成为东北地区经济总量最大的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1.1%,最高年份达53.7%2005年)。2013年完成6478.1亿元,是2003年的12.8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2%,最高年份达20.3%2008年)。2013年实现2526.5亿元,是2003年的4.4倍;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6.4%,最高年份增长25.9%2006年)。2013年完成367.5亿美元,是2003年的近4倍;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61.7%,最大年份达141.6%2005年),十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657亿美元。2013年实现136亿美元,是2003年的6.2倍;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4.1%,最高年份达36.6%2007年)。2013年,财政收入为850亿元,是2003年的7.7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8%,最高年份达15.8%2008年)。2013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30239元,是2003年的3.3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0%,最高年份达19.8%2007年)。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7717元,是2003年的3.9倍。

 

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得到显著提升

 

通过坚持不懈地推进“三个中心”和高强度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连的区域综合服务功能和自身发展的承载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主体框架已形成。建成了拥有世界一流的30万吨级矿石码头、30万吨级原油码头和大型专业化集装箱码头,以及比较完善的集疏运体系。2013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4.1亿吨,是2003年的3.3倍,集装箱吞吐量1001.5万标箱,是2003年的6倍,空港旅客吞吐量1408.3万人次,是2003年的4倍,排名东北各机场首位;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的保税物流网络已基本建立,在东北腹地建成大中型内陆干港16个,开通集装箱班列线路25条,将大窑湾保税物流功能不断向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城市拓展,构建起了以大窑湾保税港区为核心,以石油与液体化学品、粮食、矿石等大宗商品和集装箱为主物流品种,辐射辽宁沿海和东北地区、连接东北亚的保税物流网络;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基础地位已基本确立,大连金融产业绩效、机构实力、市场规模、生态环境等四大项指标稳居东北首位,截止2013年末,全市银行机构存贷款余额在东北地区率先双破万亿,分别达到11953.6亿元和10185.0亿元,各类金融及融资机构610家,大商所实现交易量7亿手、交易额47.2万亿元。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目前全市共有各类金融及融资机构639家,营业网点3000余个,金融从业人员7万余人。已初步构筑起银行、保险、证券、期货、信托及融资中介等种类齐全、功能完善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金融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大连先后获准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试点,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外汇交易中心,大连年均外汇交易额均占辽宁全省的60%左右。

 

现代产业聚集区建设成效斐然

 

振兴十余年间,大连在装备制造、船舶及海洋工程、石油化工、电子信息和软件等领域实施了一批技术改造和重大项目建设,产业规模和实力有了显著提升。

石化产业:大石化、西太平洋扩能改造顺利完成,大连炼油能力达到3050万吨;芳烃产业链拥有福佳大化、逸盛大化、恒力石化三家企业,已有PX生产能力70万吨/年、PTA生产能力560万吨/年,在建PTA等项目产能达到240万吨/年;按照炼化一体化的发展模式,规划建设的长兴岛石化产业基地总体规划已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并纳入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石化产业基地之一。

装备制造业:瓦轴、大机床、重工起重、冰山等老国企完成了新一轮改造,装备水平和产品技术水平得到了提升;一重大连核电装备基地已实现年产5套百万千瓦核岛压力容器的能力;重工起重兆瓦级风电成套设备制造能力达到3000套;北车大连机车产业基地加快建设9600千瓦电力机车、内燃机车和城轨车辆项目;实施了奇瑞30万辆轿车、一汽5000辆新能源客车等整车项目;固特异搬迁、道依茨汽车发动机、一汽大众30万台轿车发动机、大众30万台变速箱、博格华纳双离合器变速器模块等重大汽车配套项目相继投产;东风日产、华晨特种车基地等项目正在建设。

船舶制造业:大连造船能力达到1200万吨。船舶重工扩能改造完成,造船能力达到600万吨,并且有年产4座自升式钻井平台或2座半潜式钻井平台的能力;船柴、船推、船阀等配套企业的配套能力与水平显著增强,重工起重已形成年产7550-98型船用曲轴能力。

电子信息和软件产业:英特尔芯片项目投产,中国华录、辽无二连续12年位居中国电子百强企业;数字视听产品、汽车电子、LED芯片等产品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大连市被确定为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大连是东北地区最大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基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销售收入由2003年的45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1350亿元,出口从1.2亿美元增加到40亿美元。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

 

振兴10年,是大连市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的时期。在改革方面,基本完成了国有大中型企业股份制和公司制改革,实施了甘井子区综合配套改革、新市区管理体制改革。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成为省综合改革试验区,瓦房店市城区和9个镇被列为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在开放方面,旅顺口区、长海县获准全面对外开放,大窑湾保税港区获得国家批复并正式封关运作。长兴岛临港工业区上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有19个园区被列为辽宁省沿海经济带重点开发区域。引进了美国英特尔、日本欧力士等一批对大连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大影响的外资项目。全市现有外商投资企业1.4万多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有100多家。10年间,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550多亿美元,外贸自营出口额累计实现2086亿美元,年均增长16.2%2013年,完成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676.6亿美元,同比增长8.1%,其中出口367.5亿美元,增长9.1%;实际利用外资136亿美元,增长10.1%

 

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不断得到加强

 

通过实施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工业污染治理、电厂脱硫、污水和垃圾处理、青山工程等措施,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高。10年间,新建、改扩建24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从37万吨/日提高到113.8万吨/日;中心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从70%提高到90.4%,县市区和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80%32.5%,中水回用率达到40%。城市、乡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8%33.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长72%,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7%,比2003年增加1.4个百分点。

老工业基地振兴就是要通过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机制;就是要通过自主创新,加快产业调整改造和优化升级,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就是要统筹兼顾经济与社会、资源与环境、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就大连老工业基地而言,除了推进自身振兴之外,还肩负有带动区域加快发展,服务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使命。

从大连推进振兴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振兴成效看,可以总结出以下几条经验:一是牢牢把握振兴战略给大连带来的历史机遇,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乘势而上,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利于推动振兴发展的机会;二是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贯彻国家的各项振兴规划、政策和措施,千方百计放大振兴政策效应,确保振兴取得实效;三是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把 “三个中心、一个聚集区”建设,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功能提升的核心,全面推进各项振兴工作;四是始终把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作为振兴的不竭动力,努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激发城市的生机活力;五是始终把维护发展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造福民生,切实让人民群众共享振兴发展成果。

饮水思源,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方针、政策的指引,同时也与大连市委、市政府结合自身实际,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加以贯彻落实密不可分。

在组织协调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各项政策的过程中,大连市先后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和振兴老工业基地办公室,专门负责协调指导大连市有关振兴的规划编制、项目推进、政策研究制定和具体实施等工作,为振兴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保障;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1号文件精神,科学有序地开展各项振兴工作,明确振兴的指导思想、目标、重点和主要措施,编制了《大连市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并以《纲要》为基础,先后又编制了《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规划》、《大连港总体规划》、《大连港“一岛三湾”核心港区规划》、《大连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等十几个相互衔接的专项规划;为确保国家有关振兴政策、规划得到有效落实,大连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相继制定并出台了《关于加快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大连港口集装箱业务加快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见》、《关于充分发挥临港临海优势加快“两区一带”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以确保国家振兴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大连市发改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