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国家信息中心主办

财经界

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界杂志 > 2016年第七期 > 封面文章 > 正文

前景可观之外

本刊记者/武

作为智能制造的代表之一——机器人产业,是“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无论是研发还是实践应用,均呈现发展势头迅猛的状况。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机器人市场以年均36%的速度增长。2013年销售量攀升至36560台,同比增长60%2014年被业内称为“机器人元年”,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底,有70余家上市公司并购或者投资了机器人、智能自动化项目,而中国机器人相关企业的数量甚至超过了4000家;而去年,我国国产自主品牌的工业机器人所占的市场份额也首次突破30%。我国已成为全球机器人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场,也是世界第一机器人大国。

在过去两年里,各地出台的对机器人产业的扶持政策有77项,由此可见机器人行业的受关注程度。但另外一方面,对一个不到千亿的行业,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投资人,却都有这么大的热情,这其中是否有泡沫?

 

趋势之下避免盲目扩张

 

《财经界》记者在今年5月参加科博会随机采访时,提及眼下的机器人产业,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在的情况是,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好像不搞机器人就跟不上形势似的。”然而,该人士同时指出,“目前,我国机器人行业存在投资过剩的趋势。应避免盲目扩张,把重心转移到技术创新上,并完善行业标准。”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参加由国内机器人产业骨干企业自愿发起成立的“中国机器人TOP 10”峰会成立大会时表示,当前我国机器人产业确已呈现出“高端产业低端化”、甚至“玩具化”的发展趋势,有投资过剩的隐忧。机器人企业要避免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随着机器人产业在我国迅速升温、企业数量快速增长,数据显示,我国涉及机器人生产的企业已超过800家,但是,其中200多家是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大部分以组装和代加工为主,处于产业链低端,产业集中度低、总体规模小。各地还出现了40多个以发展机器人为主的产业园区,有些园区存在着重招商引资、轻技术创新、轻人才培养的倾向。

辛国斌坦言,随着我国机器人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产业“小、散、弱”突出,企业技术创新的持续投入不足,自主品牌认知度低,推广应用难等制约产业健康发展的多方面问题也日益显现。

一些地方政府把机器人产业看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而投资者认为其中有利可图,觊觎补贴和资金支持,双方面的推波助澜共同导致产业过热;另一方面,创新力严重不足,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由于过度投资和重复建设而造成资金和资源的浪费。

目前我国机器人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逾90%的企业年产值在1亿元以下,即便龙头企业的规模也不大,营业收入同国际领先的机器人企业对比相去甚远,难以支撑产业规模化的发展目标。

 

它是下一个光伏行业吗?

 

据了解,中国现在的机器人产业,是在政府驱动下进行的,比如为加速工业机器人的普及,一些地方政府对制造业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均给予相关补贴。以广西柳州为例,此前曾初步计划企业开发和购买机器人可按每台(套)投资额的20%-30%进行补贴。

退休不久的苏崇德曾任上海会通自动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直言,“政府和企业应该把精力投放到配套应用环节,政府不应包揽给企业补助多少钱。”

有业内人士直指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漏洞:很多企业上机器人项目,其实是在变相骗补,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重点并不在机器人。当前,机器人产业很热,但是真正的机器人企业却并不多,现阶段只是在“玩”机器人概念。

然而,领取补助并不是长远之计。处于窗口期的机器人行业站在本世纪初的风口之上,应避免机器人行业走风电、光伏产业的老路。 “企业在无利润情况下运营,如果没有持续的资金追加,单靠国家的补助,是不可能撑下去了。现在企业的样机还没做完,包括风投、PE还在套钱,等透支得很厉害了,这些人也就撤了。”

而另外一方面,苏崇德最为担心的是,这样发展下去,机器人产业的大机遇可能又变成一个产业大泡沫。

 

弯道超车的机会

 

端着茶水餐盘,能够进行简短聊天,并且当您摸一摸它,它也会做出相应的动作,发出相应的声音……近年来,这种类型的机器人在各种展会频繁亮相。

南京埃斯顿机器人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杰高表示,虽然近年来我国机器人发展速度迅猛,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差距——概念性产品较多、产业化产品很少。他说,在工业机器人方面,国外企业已积累了数十年的经验,实力非常强大,中国企业很难突破这样的竞争格局。但在服务机器人领域,中国机器人企业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技术,具备“弯道超车”的能力和机遇。

关键零部件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基础,是决定机器人质量、性能的关键所在。研发和制造能力还比较薄弱、技术水平较低、性能质量不高,成为制约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短板。

 此外,制定标准是行业竞争的重要手段,目前工业机器人绝大部分标准都是国外制定的,如今机器人转型升级需要新的标准,尤其是新型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产业我国与其他国家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中国完全有机遇、有条件、有能力在今后机器人标准制定上大有作为。

据悉,《国家机器人标准化白皮书》和《国家机器人标准体系框架》目前已经成文并即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