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国家信息中心主办

财经界

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界要闻 > 正文

衢州:聚人才强发展建设“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

步入新时代,衢州市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推动市委“1433”发展战略体系重重落地,突出发挥人才创新驱动的战略作用,将人才战略与经济社会主战略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坚持不懈强政策、创平台、聚高端、优服务,以人才大集聚推进经济社会大发展。人才工作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两个首创:率先在全省设立“人才飞地”,“飞地引才”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被复制推广;率先在东南地区创建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三个前列:2018年,全市高层次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数、新引进博士研究生数、新引进硕士研究生数三个数量指标增幅均位居全省第一。四个连续:面对一二线城市的人才虹吸效应,连续三年人才资源总量保持6%以上增长;连续5年“国千”入选,且外专占比超过一半,位居全省第一方队;连续两年成功创建省领军型创新团队以及全国模范院士专家工作站等重量级人才平台;新引进大学生连年劲增,今年上半年增幅更是达到75.7%。


秉持全开放的人才工作理念。坚持以开放促发展、以开放强竞争,大开山门,不断拓展开放的宽度、深度和广度。构建立足衢州、布点全国、辐射海外的人才网,遍布产业企业建立各类专家工作站,布点京沪杭深四大创新高地设立“人才飞地”,远赴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建海外引才工作站。持续打破人才评价的坛坛罐罐,不看学历看能力、不论帽子论实绩,今年评定了首批21名专才(偏才),配套对应奖励,让一线实干实用人才脱颖而出。推行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双招双引”,借机构改革东风,市委市政府设立三大产业对接办,对接引进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创新圈优质要素,打造招才引智升级版。

创建全融合的数字经济“一号院”。聚焦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打造全国第一个实体化运作的东南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东南院坚持以产业数字化、推广应用、平台建设“三为主”,贴紧中心、靠紧杭州、拉紧阿里,着力打造衢州数字经济发展“一号院”。东南院以人才为核心,加速要素大融合,推行人才+团队,既引进高水平的领军人物,更引进高聚合的团队,发挥人才1+1〉2的叠加效应。推行人才+资本,成立数字经济产业基金,实现“项目成熟一个、基金跟投一个”,加快人才研发成果的转化。推行人才+项目,突出项目载体,让项目围着人才转、人才带着项目干。目前东南院已经有25个项目在研发转化,预计今年产值就可以突破20亿。


给予全周期的人才创业支持。按照“种子、苗圃、孵化、加速、产业化”的创业发展规律,不断强化人才创业支持。针对初创期企业,8月初首次推出“人才贷”服务,为人才提供最高500万且长达三年的低利率信用贷款。针对加速期企业,提供配套齐全的“一楼一镇两园六飞地”优质加速平台,以及“千人计划”产业园最高600万元等奖励支持。针对产业期企业,给予产业化支持和创新奖励,如对创新型企业的研发投入最高给予300万元补助;对高层次人才创办的企业可优先享受最高500万元的科技金融贷款以及基金跟进支持。

壮大全领域的衢籍乡贤经济。不断深挖衢州市90多万乡贤资源。借去年首届衢州人发展大会契机,举办人才生态推介会,面向全球推介衢州人才好生态,带动引进各类乡贤产业项目80多个、高端人才70余位,投资总额近640亿,形成了以会聚带动心聚、以心聚带动业聚的生动局面。精心制作全球衢籍人才地图,累计收集知名企业、高校院所、党政机关等3500余名海内外乡贤人才信息,并运用大数据手段实现线上查询。在全市实施“强乡壮村百团”行动,组织千余名专家组成106支专家服务团,上山下乡实施精准帮扶项目139个,争取资金980余万元。全市所有乡村聘请乡贤顾问1482人,设立乡贤工作室15个。建立重点乡贤家属亲属联络制度,进一步增强寓外乡贤的获得感和归属感。


提供全场景的人才优质服务。以全国营商环境最优城市建设为契机,不断提升服务的精细化水平。在办事场景上,持续深化人才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人才服务专窗现场办结率达到100%,在全省率先开发制作人才政策网上服务模块,已初步实现服务事项“网上办结”,接下来还将推行人才服务事项“移动办”,让人才办事真正“零跑腿”。在生活场景上,围绕未来社区建设同步推进人才社区项目实施,积极推行“以房引才”,满足不同层次人才住房需求。在休闲场景上,推出人才服务全景导航,为人才提供“好看”“好听”“好玩”“好吃”“好学”“好创”的便捷式、自主化信息服务,帮助人才更好地融入衢州生活。

今年,衢州市还发布了《关于加快集聚博士后人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人才培养集聚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加速了青年人才集聚,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本刊记者:律星光   通讯员: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