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国家信息中心主办

财经界

您的位置:首页 > 产经 > 汽车 > 正文

多因素致使东风和福汽重组搁浅

摘要:近日有消息称,东风和福汽重组谈判进程受阻,宣告双方联姻“告吹”。对于此次双方合作搁浅的原因,业内人士有着不同的猜测,在此为您解读。


  近日,东风和福汽重组谈判进程遇阻的消息不胫而走,甚者更有媒体披露双方重组谈判已经终止。对此,业内人士表示,福汽重组案再度被搁置,东风福汽联姻“告吹”。

  据悉,东风与福汽的重组始于2013年。2013年5月16日,福建省政府和东风在福州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东风将以增资方式受让福建省国资委持有的45%的福汽股权。同时,东风与福汽拟组建投资公司控股东南50%股权。对于双方而言,此前就有业内人士表示此次合作将会是一个双赢的局面。被东风汽车收购是福汽最好的结果。中华和三菱不足以支撑东南汽车的发展,而戴姆勒项目也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盈利,外来的资金和技术输入至少可以帮助福汽在福建省的根基做大、做深。但在协议签署近一年后,福汽与东风汽车的重组并未如期进行,反而在后续谈判过程中因进展缓慢而陷入僵局,双方重组或将因此终止,其前景并不乐观。

  是什么原因造成两家具备重组意愿的企业难以走到一起,甚至导致重组项目的搁浅,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出不同的猜测。

  一、人事调整致使政府推动力量减弱

  据消息人士称,重组福汽一直是福建省政府的意志体现,而东风与福汽的合作也一直都是地方政府牵线。虽然政府现在也在推动汽车产业做大做强,但由于相关人事的调整,福建省政府方面对重组福汽这一项目的推动力已有所减弱。

  此前就福汽与东风汽车合作进展问题,福汽集团董事长廉小强曾回应,“与东风的合作是在谈恋爱,比如股东和政府意志等,很多事情不是以我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能成就成,不成就不要勉强,一厢情愿的事成功不了。”而接近福汽的人士表示,福建省国资委态度的转变、福汽内部的复杂利益关系、福汽部分管理层的反对和抵制,是这场重组难以为继的主要原因。此外,东风汽车内部人士说,所有政府主导的重组,国内汽车产业几乎没有成功的案例。和福汽的重组首先要符合国家政策,其次是福建省政府主动接洽,但重组也要按照市场规律来办事。

  二、福汽控股金龙,再现独立发展希望

  相关人士表示,尽管近年来福汽几度寻求重组而未果,但其自身希望自主发展的心思一直都没有改变,而现如今,福汽将金龙汽车重新收至麾下后,福汽“独立发展”的心思再度萌生,且也重新具备“独立发展”的基础,因此也不必一味依赖被重组。

  据悉,金龙汽车2014年2月13日发布公告称,根据福建省汽车产业战略发展的要求,目前第一大股东海翼集团所持20.7%股份拟将全部无偿划拨给福汽集团。同时,福汽集团持有金龙汽车13.52%的股权不再委托给海翼集团代理,今后将自行行使完整股东权利。由此,福汽成为金龙汽车的控股股东。待这项股权交易完成后,福汽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其独立发展的信心正逐步增强,加之公司旗下业务呈现“恢复性增长”,福汽独立自主也更具底气,从而并不甘心被东风“全盘重组”。

  而且从福汽集团的角度上看,虽然背靠东风,或许能对提升销量带来一定帮助,但东风入主福汽后,或将给后者的上下游产业发展都带来一定影响,使得福汽陷入“空心化”发展。这种担忧无疑成为双方谈判过程中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三、祸福难料,东风重组福汽积极性不高

  对于东风和福汽重组事宜的告吹的原因,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出与上述不同的看法。认为自谈判伊始,东风对重组福汽就并不太“上心” ,这也导致重组谈判进展缓慢。

  据悉,尽管当前的福汽已形成东南汽车、福建奔驰、金龙汽车、新龙马汽车的“四轮驱动”格局,但与国内四大(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四小(北汽、奇瑞、广汽、重汽)车企相比,体量仍旧较小,经济规模在汽车行业内也不具备优势。而且,福汽目前也面临着主营业务不振、资金吃紧以及股东结构复杂等问题,加之其自身缺乏产品开发和核心零部件的制造能力,致使零部件采购价格听命于零部件供应商,公司成本因此难以得到控制,甚至在一段时间内出现整车产量都要受限于零部件企业的供应数量,这对于东风而言,收购福汽后并不具备明朗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在重组完成后,福汽集团旗下东南汽车、新龙马微车项目与东风汽车现有自主乘用车、东风小康业务重叠,东风能否顺利改变福汽被“边缘化”的现状、扭转业绩困局的长远目标还有待考量。况且,东风并没有完成既定的全盘重组福汽的规划,能否完成东风此前开出的实现福汽产销达到30万辆的目标对其来说也是个巨大考验。

关键词:东风,福汽,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