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国家信息中心主办

财经界

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界杂志 > 2014年第六期 > 专家 > 正文

访国家发改委体改所究所循环经济研究室主任杨春平

摘要:循环经济的理念已经提出多年,但大众对循环经济的理解和认识还远没有达到预期。

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访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循环经济研究室主任杨春平



    为指导和推动循环经济加快发展,国家编制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 以下简称《计划》),对发展循环经济作出战略规划,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在《计划》颁布一年的时间里,各地政府及相关产业园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获得极大提升,取得了一定成绩。各地区如何深入理解《计划》,因地制宜,明确未来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意义是什么?怎样突破发展瓶颈?为此,《财经界》记者采访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的主要撰稿人之一、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循环经济研究室杨春平主任。
   采访的开始,杨春平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他首先向记者介绍了循环经济的内涵和本质。杨春平说,我国于2009 年1 月1 日开始实行的《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对循环经济的概念有一个明确表述: 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
   在西方国家,因为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资源化(Recycle)三个概念的首字母都是“R”,因而也被简称为3R 原则。3R 原则构成了循环经济的三个核心内涵。
   在明白了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之后,再来认识一下循环经济的本质特征。循环经济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以来,在经济发展与资源有限性和环境承载力之间出现日益尖锐的矛盾的情况下,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传统工业化道路进行深刻反思后产生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循环经济在宏观上表现为经济增长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三位一体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微观上表现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技术经济生产范式。

   《财经界》: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体现在哪里?

    杨春平: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已有30 多年的时间, GDP 以年均近10% 的速度,实现高速增长,在经济总量上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如何发展, 实现怎么样的发展,中国政府和企业一直在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道路。特别是进入21 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 资源和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刻不容缓。
    从2004 年开始,我国在钢铁、煤炭、石化、有色、电力、建材、纺织、食品加工等重点行业中的企业以及工业园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领域、社会等层面广泛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践证明,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在生产、流通、消费各领域和环节推行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能够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基础保障。

   《财经界》: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未来的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杨春平:发展重点主要有三方面:首先在各个行业全面推行循环型的生产方式,通过推行循环型的生产方式,构建循环型的农业、工业、服务业体系, 这也是贯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的一个主线。我们分别在一、二、三产业中选择重点行业,概况提炼出各个行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对各个行业提出了到2015 年的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同时,我们提出不同行业、产业之间循环链接和集聚发展,使不同的产业、不同的地区在一个更广的时间和空间内实现链条的延伸和循环发展。第二个发展重点是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这也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描绘的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之一。第三是在全社会推行绿色消费模式。
    概括起来,三方面的发展重点可以分为四个主要任务: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构建循环型服务业体系、推进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发展。

   《财经界》: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政府、企业、群众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杨春平:首先,企业是主体,没有企业的参与, 循环经济也就落空了。政府要发挥好政策、规划的引导和法律监督作用,同时一定要发挥环保的倒逼机制。严格环保标准,把环保的标准作为不可超越的红线,要让超越环保红线的企业必然面临生死问题。目前环保执法的力度很弱,导致违法的成本很低,所以有些企业不怕违规犯法。这实质上是一些企业把企业内部应该承担的成本外部化,让社会承担,以此降低企业自身的成本,从而在竞争中占有成本优势,这对于守法企业是不公平的,是对市场竞争环境的破坏。政府要维护的是一种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督促企业把注意力放在产品的创新和技术升级改造上。
    此外,发挥群众作用,主要体现在国家如何在全社会层面开展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工作等问题, 其实,循环经济就在百姓身边,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人人有责。

   《财经界》:目前,制约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杨春平:首先是理念。循环经济的理念已经提出多年,但大众对循环经济的理解和认识还远没有达到预期。大多数人对循环经济的理解仅局限于废弃物的重新再利用。他们没有看到循环经济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推行节能减排和提高资源产出率等方面的作用。
    其次是技术创新和应用不够。很多情况下, 节能降耗、产业链延伸、废物利用都需要技术创新。不能与时俱进进行技术创新,先进的理念和想法无法实践,这也是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个方面。
    最后是政策问题,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在单个企业的某一些生产环节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不一定能够盈利,所以需要政策的支持和鼓励。现在的循环经济政策体系框架虽已基本建立,有很多优惠政策,但是也有很多没有贯彻下去,没有落地。此外, 还有许多价格、财税、投资、产业等方面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这些在《计划》中已有部署。

   《财经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中有什么具体举措和亮眼的抓手推动了重点任务完成?

     杨春平:国家在这方面的确有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抓手和举措,这是在认真总结前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外一些先进做法的基础上形成的。在《计划》中,围绕“十二五”及更长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提出了实施我国循环经济领域的“十百千”示范行动。即实施循环经济十大示范工程、创建百个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和培育千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园区)。
     实施循环经济“十百千”示范行动,以企业自主投资为主,各级政府通过现有政策和资金渠道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重点支持相关公益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重点项目、能力建设、关键共性技术产业化示范及推广应用。引导金融和投资机构投向循环经济重大工程。鼓励企业通过自有资本、银行贷款、上市融资、发行债券等方式实施循环经济重大工程。
 
 

 

关键词:文明建设,生态,经济

"/archiver/chinamoney/UpFile/Images/Default/20224/20220421102137960549.jpg"$"/archiver/chinamoney/UpFile/ImagesCut/637818133057019265.jpg"$"/archiver/chinamoney/UpFile/ImagesCut/637818112949363947.jpg"$"/archiver/chinamoney/UpFile/Images/Default/2019030708572502834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