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国家信息中心主办

财经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 宏观 > 正文

我国经济整体平稳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摘要: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5年9月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吹风会,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介绍宏观经济形势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新办就宏观经济形势有关情况举行吹风会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宁吉喆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吹风会。近一段时间,各方面对中国经济形势和下一步的走势都很关注,这里我想从四个方面做一个介绍。
 
    第一,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整体平稳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从主要指标看,宏观经济运行总体是稳的。一是经济增长总体平稳。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与一季度持平,符合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中国GDP增长7%,是在经济总量已超过10万亿美元的基础上实现的,7%一年的增量也要达到8000亿美元,甚至还多,超过了过去10%增长时期。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相比,增速应该是走在前列的。
 
    二是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上半年中国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31个大城市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1%左右。
 
    三是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6%,继续高于经济增速,也可以说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同时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速超过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速。
 
    四是物价涨幅平稳。中国的物价跟农业形势关系很大,今年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夏粮已经是丰收了,秋粮也丰收在望,为价格稳定提供了重要基础。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6%。
 
    五是对外贸易规模基本稳定。前7个月出口下降0.8%,进口下降14.6%。进口下降较多主要是受价格大幅下跌影响,许多重要商品进口量还是增长的。大家可能也注意到,7月份我国出口、投资、工业等部分领域增速有所放缓,这总体上属于经济运行的正常波动,其中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有季节性因素和基数的作用。出口下降主要是受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对我出口带动作用减弱、多数新兴经济体增长下滑,以及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的影响。从目前情况看,8月份出口形势将有所改善。投资略有放缓有暑期季节性回落的因素,前7个月投资累计增长11.2%,比上半年回落0.2个百分点,小于2009年以来的平均回落幅度。近期几十个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数据大家可能已注意到了,随着房地产交易持续回暖,加上基础设施投资资金状况改善,下一步固定资产投资有望缓中趋稳。工业方面,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主要是汽车制造业回落较大所致;部分高耗能行业主动调整减产、一些地区受台风等天气影响较大,也给工业增长带来一定影响。8月份以来一些与工业运行关联较大的实物量指标有所好转。截至8月28日,全国发用电量由上月下降2%转为正增长3%;铁路日均装车较上月增加1.2%,预示工业运行有望企稳。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经济结构调整升级步伐加快,结构性改革有力促进了增长动力的转换接续。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分析看待中国经济形势,不能仅盯住短期内经济增速的起伏,而要更多关注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今年以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眼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需求结构继续改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前7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4%,网络零售等新型消费模式实现37%的迅猛增长,所占比重已接近10%,旅游、信息、文化、健康等服务消费持续升温。投资在增速放缓的同时结构持续优化,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2%,服务业投资快于二产投资,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投资均快于一般制造业投资,更快于高耗能行业投资。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现在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消费市场,作为人口第一大国,消费市场的潜力很大。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趋势进一步显现。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4%,增速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到49.5%,已占半壁江山。同时工业内部结构加快调整,传统产业中缺乏竞争力的企业逐步退出市场,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智能电视、轨道交通设备等产品的产量实现两位数甚至成倍增长。
 
    三是区域发展“四大板块”和“三大战略”统筹推进,一批新的增长极、增长带正在逐步形成。地区间经济运行态势有所分化,东部地区、南部地区以及大部分中西部地区运行总体平稳,当然也有一些地区,比如说东北地区,昨天我们刚召开了记者会介绍东北地区的情况,增速有所放缓。上半年有25个省份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处于7%或以上水平。各地加快与“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对接,“三大战略”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
 
    四是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生态环境继续改善。这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上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5.9%,“十二五”能源消耗强度规划指标肯定能够完成甚至是超额完成。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规划约束性指标分别下降2%、2%、3%、6%以上,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总体继续好转。
 
    结构调整积极进展以及前面提到的经济增长总体平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改革攻坚力度不断加大,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发挥。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政府带头改革,有效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发展潜力。上半年全国注册企业保持较快增长,一直到7月份新注册企业还是基本保持1天1万户的水平。现在中国企业加上个体工商户的总数已达7000多万户,这还不算农业经营户。财税、金融改革稳步推进,结构性减税力度进一步加大,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迈出重要步伐,民营银行设立进入常态化审批阶段,成熟了就批准。投融资、价格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中央层面投资核准事项已减少76%,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铁路和城市基础设施,组建创业投资、产业投资基金等取得积极进展,政府定价项目大幅减少约60%。与此同时,在国企国资改革的顶层设计、构建对外开放新体制、推进城镇化和农村改革、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健全民生保障机制等方面,也都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所以我们不仅要看近期,还要看长远。
 
    第三,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备较强支撑。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面积大,发展的潜力、回旋余地和韧性都比较大,总的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还处在深入推进阶段。我们的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
 
    具体来说,一是区域发展的空间广阔。所谓回旋余地大,首先是空间回旋余地大,中国有句话,叫“东方不亮西方亮”,我们的区域发展还是阶梯型的。沿海地区有的人均GDP都超过1万多美元了,中西部地区人均GDP才五六千美元,西部有一些地方还只有三四千美元,人均GDP最高的省份跟人均GDP最低的省份还相差4-5倍,差距也是潜力。随着交通基础设施,高铁、公路、信息基础设施向中西部延伸,区域间要素流动会更加便捷,东西之间合作推进、产业转移,各地方的比较优势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有望形成一批新的增长极和增长带。
 
    二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协调发展孕育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中国政府提出解决“3个1亿人”的问题,到2020年要促进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引导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还要改造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因为我们人口多,说起来都是按亿来衡量,这里面蕴藏着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
 
    三是产业升级的势头很猛,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互联网+、智能设备、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行业蓬勃发展,服务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持续提高,产业发展也是前景光明。特别是创新驱动的作用日益增强,R&D占GDP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在整个研发投入中,企业研发投入占比接近80%,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现在每年新毕业大学生超过700万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已经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人口红利正逐步转化为人力资源、人才资源的红利。创新能力的提高将为提高发展质量效益提供有利支撑。所以从长远来看,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充满了信心,而且经过努力,这个“长远”正在逐步转化为现实。
 
    最后,中国有条件、有能力巩固平稳发展好势头,促进经济行稳致远。总的看,当前我国经济保持了中高速增长,发展的水平逐步向中高端迈进,结构调整优化都表现出好的势头,发展的动力也在进一步培育和集聚,符合宏观调控和发展的预期。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仍然错综复杂,不确定性、不稳定性都在加大,特别是近一个时期,国际股市汇市以及大宗商品市场出现大幅震荡,在不同市场之间、不同国家之间,以及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引发共振回馈,给世界的复苏增加了新的不确定因素,也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
 
    我国金融市场、进出口、工业产品价格受到的影响在加深,经济运行遇到新的压力。在“三期叠加”的背景下,国内经济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潜在风险也在暴露,部分地区和行业还面临较大困难,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确实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按照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抓紧发展第一要务,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一是以更加精准的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加强预调、微调,着力防范和化解区域性、系统性风险,把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在宏观调控上,我们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政策上也有较大的空间和较多的手段,能够应对各种复杂困难的局面。二是以更加有力的改革创新举措,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结构优化升级。继续推出一批重大改革措施,以结构性改革推动结构调整,更加有效的发挥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和消费的基础作用,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的力度,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更加注重狠抓政策落实,巩固经济企稳势头。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充分发挥各类所有制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加快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政策预研储备,稳定社会预期和市场信心,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我们相信,随着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发展动力和活力将持续集聚增强,中国经济能够保持中高速增长,能够不断提升质量和效益,能够向中高端不断地迈进,为广大人民群众持续改善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也为世界经济复苏和稳定发展继续作出贡献。
 
 

关键词:经济

"/archiver/chinamoney/UpFile/Images/Default/20224/20220421102137960549.jpg"$"/archiver/chinamoney/UpFile/ImagesCut/637818133057019265.jpg"$"/archiver/chinamoney/UpFile/ImagesCut/637818112949363947.jpg"$"/archiver/chinamoney/UpFile/Images/Default/20190307085725028343.jpg"